楊式太極拳使用法舉隅 (1)
楊式太極拳招式變化甚多,並非一招一用,試舉部分招式加以說明:
(一) 單鞭
散手祕訣--
單鞭一式最稱雄,左像箭來右似弓。
鬆肩沉肘擋四面,鋼鞭一擊追人魂。
近得身來勁變挒,或推或按任君使。
左顧右盼迎頭打,先擊敵人兩枝花。
鄭曼青先生自言從楊澄甫宗師學拳七年,一個單鞭就學了一年半。
宗師及明師講解—
1、楊澄甫:
如上式攬雀尾將人打出(例如用擠或按把人發出),如甲身後又來一個,如乙自上掄拳如泰山壓頂打來,甲遂速往左方轉身,左手托敵人的胸前下部,左足弓式右足蹬為直線,同時右手在後起為刁手(梁按:即勾手)以作沉勁。此為單鞭開勁,左手迎敵人打出。
2.牛春明:
該式用法很多,全在靈活,如勾手含卷勁、提勁,也有掤勁及按勁等等,能應付左右兩方面之敵。在運用上變化多端,應看來勢隨機應變。以勾手先卷勁,再用手背及腕如輪子向前向下轉動,非一日之功夫。練拳要慈祥安逸,忌免好勝逞能、打殺之勇、一時之氣,以致害人害己。
3. 李雅軒傳授陳龍驤、李敏弟:
帶式:假定對方由下向上以兩手挑我兩臂,我即鬆其兩臂,向左帶之,以空其力。
掛式:假定對方以拳(掌)向我胸部擊來,我即以右手變勾手,往右掛開來手。
撐掌:接掛式用法,我將來力掛開後,隨弓步以左掌擊其胸部。
4. 鄭曼青傳授黃性賢:
實戰中,對手用左拳擊我左胸部,我則用左手外化其招,順勢左掌按其左肩;對方用右拳擊我右胸部,我用右勾手將其勾開,再順勢用手腕背(或拳)攻其胸口,對方右手擊來,我則用右手挒開其手,隨勢轉腰上步,一併前進,用左掌按擊其胸腋部(或胸口)。
5.崔毅士傳授崔仲三:
單鞭的用法較多,我們可以理解為對方從左後上打來,我即轉身用左采手化解;由側方打來即用右挒手格擋。如離身較近,即用肘打;用勾手勾掛對方進攻,用勾背進擊對方下頜和胸部,以左雲掌進擊對方臉面。
本人曾跟隨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
練功及研究四十年以上,
願教授 :
(1) 健身氣功速成法---
大小周天功
八段錦、
易筋經、
丹田呼吸及運轉法、
鶴翔樁等
(2) 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
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
太極拳內功等
減輕壓力
增強免疫能力
延年益壽
必要時作自衞用途
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新法教授,迅速得氣。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梁先生洽
電郵:lsw123456@gmail.com
八段錦簡介 (上)
八段錦 簡介 ( 上 ) 八段錦作為我國古代導引術,是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中的瑰寶。 八段錦的“八”字,不單指段、節和八個動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種要素,相互制約,循環運轉。正如明代高廉所著《遵生八箋 · 八段錦導引法》中提到的:“子後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錦”字是由“金”“帛”組成的,以表示其精美華貴。此外,“錦”字還應理解為是單個導引術式的薈萃,如絲錦那樣絢麗精美。八段錦之名, 最早出現在宋代洪邁所著《夷堅志》一書中 。據該書記載:“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這些記述說明八段錦在北宋時已流傳於世。 這一時期的八段錦分為坐勢和立勢兩種形式。對坐式八段錦的源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坐式八段錦源自唐代鍾離(權)創編的“鍾離八段錦法”,此法首見於《修真十書》,曾收入明代《正統道臧》第 122—131 冊。南宋曾慥在《道樞 · 眾妙篇 · 臨江記》注中有過記述:“鍾離(權)先生八段錦,呂公(洞賓)手書石壁上,因傳於世。”另一說認為坐式八段錦源自明代臞仙《活人心書》中所載“八段錦導引法”。此兩法的歌訣圖式上基本相同。在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比較有影響的著作,如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中的《八段錦導引法》,清代席錫蕃集《八段錦內功圖說》,清代婁傑集《八段錦坐立功圖說》中的《八段錦坐功》等。清乾隆年間徐文弼將此法收入其所編的《壽世傳真》,易名十二段錦,咸豐年間潘霨據徐氏本並略為增刪,編入《衛生要術》,光緒年間王祖源改《衛生要術》書名為《內功圖說》,流行於世。本文重點對立式八段錦的源流進行研究分析。 立式八段錦在養生文獻上首見於南宋曾慥著《道樞 · 眾妙篇》,其文字為:“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 復 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這一時期的八段錦未定名,其文字也尚未歌訣化。而在南宋陳元靚編《事林廣記 · 修身秘旨》中,八段錦被定名為《呂真人安樂法》,其文已歌訣化:“昂首仰托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東脾單托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