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祖師----神槍吳鍾傳奇

 

八極拳祖師----神槍吳鍾傳奇


                                       



在中國武術界,一談到八極拳的源流,人們都要提到八極拳祖師吳鍾。   
  

吳鍾,字弘聲或字弘升,回族(1733—1823),河北省滄州東南鹽山縣後莊科村(今屬山東省慶雲縣)人。   
  

據現存的吳鍾氏宗族譜記載:吳鍾氏家族,祖籍山西省,後遷居徽州府歙縣(今安徽省),於明朝宣德年問遷居滄州。後來.吳鍾的太祖父吳師孟,於雍正二年遷居山東省海豐縣後莊科村。吳鍾父吳天順,家業殷實,有耕地二頃。



八極拳的起源



八極拳的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一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二說,源於武當,是道士所創。三說,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張岳山創。四說,是清代一名「癩」的雲遊道士所創。但均無確切史料依據,故其起源有待進一步研究。還有說法八極拳原始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為少林寺第四門看山拳。八極拳系由外家八種拳中之精華手法組成,故名為八極拳。



吳鍾學藝(暫採「雲遊道士」之說)


清雍正年間深秋的一天,河北孟村郊外一片開闊的鹽鹼地上,一個相貌古怪,面容黑瘦,穿一見破舊道袍的雲遊道人在這裏徘徊,凜冽的寒風,撕扯著他的袍襟,花白的鬍鬚在寒風中飛舞,他在這曠野裏盤桓了大約一個時辰了。期間雲遊道人一會兒在荒灘上緩緩踱步;一會兒面向東方大海的方向凝神靜思;一會兒躺在地上,身體呈一個「大」字,仰望青天,嘴裏叨念著什麼;一會兒又出手踢腳,勁力如瘋魔,口發哼哈二字,像是在演練什麼武藝。

  

正在地裏幹活的吳鍾早就發現這位奇怪的老人,只是出於禮貌,他沒有貿然上前打攪,他一邊忙著手裏的工作,一邊用眼角的餘光密切關注著老人的一舉一動,憑他的閱歷和經驗,他斷定,這位老人是位世外高人,有很深的內功,他演練的是一種自己從未見過的神秘拳術。他打定主意要拜這個老人為師,向他學習這套武藝。

  吳鍾的誠心終於感動了雲遊道人,他認為吳鍾忠誠可嘉,授以拳術,並贈《拳械秘訣》一卷。五年後,神秘道人又外出雲遊,吳鍾拜別師傅再三追問師傅姓名,老人起身便走,身後傳來一句:「以後凡知我名癩者,皆是我徒。」

  據民國22(1933)《滄縣誌》記載:  「吳鍾自幼敏惠過人,天資聰穎,他嗜武如癡如迷,年甫弱冠,已勇力出眾,遂棄文墨專攻技擊之術。」吳鍾十五歲首拜山東名師馬勝彪習長拳,內含宋太祖二十二式、少林刀法。經師十載,師身故自習六年。他張貼四方,重禮以求天下名師。為更求深造.攜資赴嵩山少林寺拜老禪師為師,後至陝西省延安西山梭羅山寨,又拜聞名退隱的六合大槍名師賴魁元為師,專習六合大槍三年。



吳鍾二十三歲,隻身南游於福建晉江少林寺(孟村吳氏八極拳譜原記為「浙江少林寺」。浙江並沒有少林寺,有「晉江少林寺」,「浙」與「晉」在當地口音相似屬筆誤),技敗眾僧。一杆大槍三進三出少林寺,暗器無一沾身,折服長老,震驚寺官,長老贈其錦鏢一囊,鎮寺官員驚歎「神槍」。此後,「神槍」吳鍾名揚四海,與當時的「短打擒拿」名家康大力(即康得立),提柳單刀名家李章結為好友,並稱「武林三傑」。



吳鍾隻身三破南少林寺的消息很快傳至京城,撫遠大將軍康熙帝第十四子恂勤郡王愛新覺羅·胤禵聞後,立召吳鍾進京較藝。切磋中,二人以殳為器,殳端塗以白粉,以身著白粉者敗。未戰幾合,胤禵眉間中粉而未覺,王疑為幻術,復塗麵糊於殳端,再戰,麵糊再塗胤禵眉間,而仍未覺,胤禵折服遂拜師事。從此將吳鍾留於恂勤郡王府執教,且一枝槍南七北六十三省,紮遍天下無敵手,被譽為「南京到北京,神槍數吳鍾」的美稱。

但「八極拳」此時尚未定名,當時武林中對這樣一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帶有回族特色的新興門派更是只驚奇妙,難道門宗。故在史料中稱其為「異術」。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吳鍾年逾六旬返回孟村,侍母盡孝,並在吳氏家族中傳武藝,時稱「吳家拳」。當時族人中習練者很多,成名傳人有三位,即其獨生女吳榮、世孫吳鍾毓、世曾孫吳濚(永)。
  

                         


                                           八極拳對拆

乾隆四十年(1775),吳鍾客居天津南郊咸水沽開場授徒,此間先後結識了武林兩大高手:康得立、李章。三位結緣,相互敬佩,結為莫逆之文,相互傳藝。當時流傳「康得立的棍,吳鍾的槍,短打擒拿數李章」之諺。   



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吳鍾向其女吳榮、侄吳榕傳授拳法,從此漸傳於世,這就是今天聞名中外的八極拳。

乾隆四十四年(1779),吳鍾歸里後在山東河北從事保鹽漂()業,並設場授徒,從學者如過江之鯽,唯學者不堪其苦,多半途而廢。後有滄州東南盂村鎮富紳丁、吳兩院煩為說情,並以重禮禮聘,吳鍾攜長女吳榮客居孟村鎮設場授徒十六年。在此期間,吳鍾把一生所學拳法技藝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在其女吳榮的協助下,吳鍾將所學之精藝反復提煉修改,精研細琢,集其大成。他吸取眾家呼吸法之所長,創立了獨特的呼吸法和練功法。為讓含整體勁力的招法可發向四面八方,並達到發揮的極限,強鑽硬撞,所向披靡,他創立了「八種」進攻時極其有效的進身方法。為達至不招不架,就是下的制敵效果,吳鍾從所學並經過數百次較技驗證的技藝中.提煉出「八招」精技打法,每招可根據實戰中的情況巧妙變化為無數手法。吳鍾對自己初創的「將健身與技擊熔為一爐」的拳法稱之為「把計拳」,意思是與敵較技時要有足夠的把握,並要有計謀。後又反復領悟,人體四腳八節都是制敵的手段,實戰時,意在出手四面八方,拳腳隨意所向。遠用手.近用肘,指如錐,掌如斧,拳如錘,貼上用肘頂,肩撞,胯擠,背靠,計生極,極含計,以動打動,硬碰硬撞,三盤連擊,一氣呵成。以極快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目標穩、難、狠地發揮出極大的打擊威力,即出手起腳無所不用其極也。遂將其所創拳法改名為「八極拳」。「八」指「八意」、「八形」,勁發八面,八面即八方。「極」指勁發八面均以「極」為宗旨。並逐步形成了「六合」、「六開」、「八進」、「八法」和「六合大槍」為主體的八極拳械演練體系。後更在其女吳榮的參與下,吸取李章短打擒拿巧妙而細緻的手法,加之女婿戴氏宗傳絕學的拳法特點,進一步豐富了八極拳演練內容和系統功法,開創了具有雄健暴猛風格和挨、崩、擠、靠技擊特點的吳鍾氏八極拳流派。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八極拳第三世掌門人吳榕著《滄縣孟村鎮吳式八極拳秘訣之譜》,譜中稱「癩」為八極拳始祖一世,吳鍾為二世。

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0),吳濚奉命始撰第一部「八極拳」譜,將「異術」(吳家拳)正式定名為「八極拳」,全稱為《吳氏開門八極拳》。從此結束了八極拳「無名為異」的歷史,標誌著八極拳門創立正式完成。

吳鍾逝世於道光三年(1823),享年九十歲。如今,在山東省慶雲縣後莊科村,吳鍾的墓猶存。

附錄----

「癩」的來歷:

張四成原籍四川,回族,是反清復明之志士,雍正五年(西元1727)事泄,遭降旨捉拿。張四成事前獲悉,改扮僧人逃出京城,隱名埋姓,浪跡江湖,因其是回族人,故不願穿袈裟,世人皆稱其為「懶披裟和尚」,民國25年所修拳譜記載的「癩」、「癖」即為對其訛傳。後來,張艱難輾轉,歷盡滄桑,雲遊至山東省海豐縣(現慶雲縣)後莊科村,結識莊主吳天順,見吳之子吳鍾少年英武,甚喜之,遂收為徒,傳授八極拳及六合大槍之術。

     

以博文會友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梁先生洽         

         如果你對氣功或太極拳有興趣,           

    又想交流或詢問,    

  請用以下電郵與本人聯絡 :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華佗的「五禽戲」及其功效

行氣玉佩銘--各家不同解釋(1)

「八段錦」與奇經八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