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莫高窟(七)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類型
解密莫高窟(七)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類型
敦煌莫高窟現存735個洞窟,洞窟類型可分為9種類型(或形制)。窟形的名稱
除少數(如大象窟之類)外,都是文字記載中看不到的,也沒有民間口頭流傳。將
它們歸類命名,是現當代學者根據洞窟的考古學特徵所定。莫高窟窟形分類大致
如下:
(一) 禪窟。
在主窟左右兩壁各開鑿僅供坐禪用的幾個小型洞窟,以供禪僧習禪修行、禮
佛觀象,如北涼第267-271組窟、西魏第285窟。
小型禪窟-莫高窟第268窟-北涼
(二) 僧房窟。
主要供僧人生活起居的洞窟,也兼有修禪打坐的功用。這一類型的洞窟,形
無定制,洞窟內幾乎沒有壁畫、塑像。
莫高窟現存僧房窟大多分佈於北區,計有六十四個。南區僅存兩窟(第488、
489窟)。
洞窟時代為北朝至元代。此類洞窟大小不一,多數為單室,平面呈方形或長
方形。洞窟內多有灶、炕,灶一般位於門內兩側;炕的形狀多為長方形,少數為
不規則形,有礫石炕和土坯炕兩種。窟頂、四壁的製作較精細,頂部可分為人字
披頂、覆斗頂和平頂,以人字披頂居多。此外,僧房窟附設禪窟,兼有生活起居
和修禪的功能,在莫高窟北區,現存十三個;南區存二個。
莫高窟北區洞窟
(三) 影窟。
為紀念高僧而建的影室,也有是該高僧生前修禪行的禪窟,頂為覆斗形,裡
面塑有高僧像,有些洞窟的壁面上繪製著侍女等。如晚唐第17、139窟,五代第
137窟。其中第17窟是洪影窟,內塑洪像,壁繪近侍女、比丘尼、菩提樹、香袋淨
瓶等。第17窟也是蜚聲中外的“藏經洞”。
影窟內景-莫高窟第17窟(藏經洞)-晚唐
(四) 瘞窟。
瘞窟是安葬僧人屍骨的洞窟,形無定製,大多集中在莫高窟北區。
2006年敦煌莫高窟首次發現北區石窟中有二十五座瘞窟,其用途是埋葬死亡
的和尚。這說明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與南區洞窟加在一起才能構成完整的莫高窟
佛教寺院。
敦煌莫高窟發現北區石窟中有二十五座瘞窟。
(五) 中心塔柱窟。
因為窟中心有方形柱而得名,洞窟前半部是人字披頂,後半部是方柱撐頂柱
地,方柱四面開龕,也有洞窟是一面或三面開龕的。這種形式,是遵循借用印度
支提窟的形式並結合漢式建築人字披頂而成的一種窟式;它除受印度、新疆造窟
形式影響外,還與佛教徒當時修習禪行、繞窟巡禮、坐禪觀象有密切關係。北朝
時期的洞窟大多是這樣的窟形,其典型的例子有莫高窟第254、248、
428窟等。
中心塔柱窟-莫高窟第254窟-北魏
(六) 覆斗頂形窟。
因窟頂形如覆斗而得名。窟形平面呈方形,這種形制受漢墓形式的影響,窟
內多在西壁開鑿一個佛龕,也有少數洞窟是南、西、北三壁各開鑿一個佛龕或沒
有佛龕。此類窟形在莫高窟最多,是敦煌石窟的主要形式,各時代都有,隋唐兩
代較集中。典型洞窟如莫高窟的西魏第249窟,北周第296窟,隋代第420窟,初唐
第220窟,盛唐第328、45窟及中晚唐第159、156窟等。
大型覆斗頂禪窟-莫高窟第285窟-西魏
(七) 殿堂窟。
形式與覆斗頂形窟大致相同,區別在於殿堂窟有中心佛壇,壇上塑有佛像,
壇前有階陛,壇後部有背屏與窟頂相接,也有個別洞窟無背屏。信徒可圍繞佛壇
右旋環通,禮佛觀象。這類洞窟大多是大型洞窟,建於唐代後期及五代,典型洞
窟如晚唐第85、196窟,五代第98、146窟,元代第61窟等。
殿堂窟-莫高窟第61窟-五代
(八) 大象窟。
就是在主室正壁塑一尊立在像台上高於真人的石胎泥塑大象的石窟。莫高窟
有塑有北大象的初唐第96窟、塑有南大象的盛唐第130窟等。其中第96窟外部建築
“九層樓”,目前是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
南大象窟-莫高窟第130窟-盛唐
(九) 涅槃窟。
這類洞窟是券頂、橫矩形的窟。西壁有橫貫全窟的佛床,佛床上塑有佛陀的
涅槃像(如中唐第158窟、盛唐第148窟)。這類窟按形制,應該稱為橫長形券頂
窟,但是因為一開始就有稱呼為“涅槃窟”,所以現在仍遵循舊稱。
涅槃窟-莫高窟第158窟-中唐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四十餘年。
願教授:
(1) 健身氣功---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呼吸法及運轉法、
大小周天功(內丹功)等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等
功用----減輕壓力、對抗抑鬱、
增強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十年間已教二百多人,包括醫生、護士、
高級警務人員、消防員、高級行政人員、
商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病人等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此手機可用what’s app)
梁先生洽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