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莫高窟(四) 敦煌藏經洞所藏的是什麼東西

 

 

解密莫高窟()


敦煌藏經洞所藏的是什麼東西


    首先 , 敦煌藏經洞所藏和中原的佛寺都以“經律論”等“內藏”(有關佛教的物品,包括經律論和法器等)為主。只是敦煌藏經洞的藏經構不成一部完整的大藏經 , 而是供養經居多。這可能是因為所出的內藏的佛寺僅是敦煌十七個古寺中較小的三界寺所藏的緣故。

                


                    


    其次 , 敦煌藏經洞所藏和中原的佛寺一樣,都藏有豐富的中華傳統典籍。六朝時期 , 僧俗之間交遊往還 , 詩文酬唱 , 高堂論對 ,成為江左盛行的文化風習。不少高僧“出入孔釋”、“兼學六經”, 儒釋融通 , 寺院置備“典籍藏”, 正是中夏釋門所需。敦煌所出的文書除佛典外 , 很大部分就屬於“外典藏”(又稱為“外藏”), 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已基本齊全。在唐代佛寺群系中 , 敦煌寺院只算是小寺 , 相比之下它所收藏的典籍可謂龐大 , 其外典的收藏體系亦與中原佛寺基本一致。


    還有 , 敦煌藏經洞所藏名物藏和故實藏和中原的佛寺沒有分別。華夏民族歷來珍視自己的故里名物 , 形成濃厚的故物文化意識 , 歷代敦煌人也同樣擁有這種地緣思想。東漢洛陽白馬寺有“白馬負經”的動人傳說 , 其經函等就成為白馬寺的“名物藏”。敦煌則有沙門樂仗錫西遊 , 見金光如千佛之狀 , 追洞窟手,大造龕像。中古佛寺以獨家名物著稱的記載很多 , 如衡山般若寺藏唐太宗手書梵經 20 , 藍田法華寺藏張說《二法堂贊》等。敦煌遺珍中也有許多佛寺“名藏”的遺存 , 如唐人臨王羲之的《瞻近貼》與《龍保貼》、貞觀臨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永徽本唐太宗《溫泉銘》等。中古中原佛寺的“故實藏”, 大都附麗本寺及寺物上的史事傳說、人文掌故 , 口碑相傳 , 見於方志寺志 , 雖有附會 , 但大多是有根據或真實的。 中古佛寺常將文化名人、政治名人、京寺掌故與本寺聯繫起來 , 如唐梓州射洪縣東武山真謗寺被認為是唐初文學家陳子昂的故宅 , 蘇州嘉興縣北的太平禪院因唐德宗朝名臣、陸贄早年在此讀書而聞名。隨意翻開敦煌文書《沙州(敦煌)都督府圖經》、《沙州地》、《敦煌錄》等 , 可以看到其中記載了許多人文史事、地方掌故 , 如關於先王廟、效谷縣、張芝墨池龍堆泉的來歷 , 尤其是《敦煌古蹟二十詠》對莫高窟、墨池、貳師泉、渥窪池等的詠贊最能反映中古敦煌的名物故實。《敦煌名族志》、《敦煌汜氏人物傳》、《張氏修功德記》等則集中反映了敦煌的人物掌故。這些有關地理和人文的文書收藏不是偶然的 , 更不是廢棄之物 , 而是中古時期敦煌人出於精神需求精心選擇的結果。最後 , 兩者都有珍貴的“舍利藏”。佛教認為釋伽牟尼的骨身是象徵“遺教不滅”的法身 , 賦以神驗性。佛舍利遂成為釋門聖物 , 擁有佛舍利寶藏的佛寺名氣也大。唐朝曾六次迎佛 , 西安法門寺的佛骨舍利藏 , 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佛門聖藏。在中晚唐的京畿地區 ,“舍利崇拜”非常盛行。遠在西陲的敦煌佛寺 , 也曾盛行“舍利崇拜”。

                     


                      歐陽詢《化度寺邕禪師塔銘》


    由此可見 , 敦煌藏經洞中的藏品從種類上說 , 無外乎還是中原佛寺的經律論“內藏”, 還有典籍藏、名物藏、故實藏和舍利藏等 , 二者的藏經並無二致。所不同的只是敦煌保存下來的這些藏經藏在洞窟的石壁之中 , 而不像大多數佛寺僅藏於殿堂樓閣之中。此外 , 中原佛寺所藏由於戰火兵災、氣候濕等原因而不存 ; 敦煌藏經則孤懸塞外 , 因災禍少加之氣候乾燥少雨 , 十分有利於紙質文書的保存 , 因而得以遺留下來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近四十年。

願教授:

(1) 健身氣功---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呼吸法及運轉法、

大小周天功(內丹功)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等

功用----減輕壓力、對抗抑鬱、

增強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十年間已教二百多人,包括醫生、護士、

高級警務人員、消防員、高級行政人員、

商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病人等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此手機可用what’s app)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華佗的「五禽戲」及其功效

行氣玉佩銘--各家不同解釋(1)

「八段錦」與奇經八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