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莫高窟(二) 敦煌藏經洞(今稱「莫高窟第17窟」)是什麼性質?

 

    

解密莫高窟()

敦煌藏經洞(今稱「莫高窟第17窟」)是什麼性質?


               


                                                    敦煌藏經洞外觀舊貌



  敦煌藏經洞的性質問題 歷來眾說紛紜 人們常以“石室寶藏”、“石室藏經”、“沙漠中的圖書館”、“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等來形容和說明藏經洞出土的敦煌文書的性質。對此歷來前賢學者已有諸多論述,例如劉進寶、沙武田、榮新江等都對此問題作了綜述。 藏經洞的性質歸納為 種說法 : 1. 藏經洞是為避難對佛藏的臨時性處理場所 ; 2. 藏經洞是對佛教廢棄物的處理場所 ; 3. 藏經洞是敦煌其中的一所寺院———三界寺的收藏佛經 (包括古舊殘破佛經和供養佛教其他法物之處 ; 4. 藏經洞與佛教傳統的“石室藏經”有關 ; 5. 藏經洞是佛教徒供養佛教法物的地方 藏經洞寫本佛經是供養經。(據沙武田:《藏經洞的性質、封閉原因和時間研究綜述》)



    順便一提,三界寺遗址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前面,即敦煌莫高窟下寺。



    前兩種說法(即避難說和廢棄說)已較少學者接受,現集中論述後三種說法。這三種說法基本趨同 即都認為與佛教的藏經和供養法物有關 只是各人的知識背景、研究方向不同 故論述各有側重。

    敦煌藏經洞藏經的思想基礎是唐五代時期佛教普遍流行的“三寶崇拜”思想 藏經洞藏品是“三寶崇拜”思想的產物。

    佛教自東漢時傳入中國 為擴大對民眾的影響力 開始強調佛祖、僧人、佛經的作用 認為佛祖是佛教的創造者 僧人是佛法的弘揚者 佛經是佛法的承載者 併為神聖之物 從而在信佛大眾心目中形成了對“佛”、“僧”、“經”的崇拜 稱之為 “三寶崇拜”。出於對佛祖的崇拜 信眾們修寺建廟、開窟造龕、塑像描影 蔚然成為風潮。許多善男信女為此大肆施捨財物 有的甚至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即使地遠人稀的沙州(敦煌地區的古名)竟也開窟千座 窟內塑像以及窟內所繪佛像、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經變畫等這些充分說明無論在中原還是敦煌 對“佛法僧”的崇拜自魏晉至唐宋五代延綿不絶 並未受政權變更、戰亂災害、民族變遷等干擾 顯示了佛教思想強大而深遠的影響力。

    作為“三寶”之一的僧人 從魏晉到五代在敦煌一地都倍受尊崇。

    史載 北涼創立者沮渠蒙遜曾從西域延請高僧鳩莫羅什到涼州宣講佛法、開場譯經 封其為國師 對其言聽計從 甚至讓其參與軍國大事的決斷。      

    統治西北的五涼無一例外都崇佛 在境內大力扶持佛教 廣修寺廟 皇帝親自聽法 參拜佛像 組織盛大法會 藉以凝聚境內各族人心 加強對臣民的思想控制。從敦煌一地來看 樂僔、法良以一介貧僧而能於荒涼僻野開窟造龕 其影響力可見一斑。到吐蕃統治初期 寺院已有 13 座 僧尼達 310 多人 至末期 寺院增至 17 座 僧尼猛增至數千人。可以看出 當時僧人地位尊貴 待遇豐厚 許多文官武將都“舍官出家”。高僧大德摩訶衍曾被吐蕃贊普親自召見 在拉薩參與了漢僧與印度僧人關於禪的辯論。吐蕃和歸義軍時期許多高僧還擔任高級僧官 如教授、都教授、僧統、都僧統 僧官和僧人普遍參與民眾生活 舉行法會 為人誦經、發願、攘災等 儼然是思想界的權威和統治者。特別需要指出的是 吐蕃統治時期建立了寺戶制度 這保證了僧人的生活供給 到歸義軍時 僧人同樣受到官府和民間百姓的優待。這種持續尊崇、優待僧人的現象 是中原內地所不曾有的。既使歷史上有名的“三武滅佛”活動都未波及敦煌。從五涼到吐蕃、歸義軍再到西夏 每一個統治敦煌的政權都不遺餘力地扶持佛教的發展 因此尊崇和優待“三寶”之一的僧人 也是敦煌地區的一貫傳統。

    “三寶”之一的佛經 在魏晉至宋、五代時期 中原地區的僧俗兩界一直十分重視。

    南北朝時各國統治者都爭相延請高僧大德 登壇說法 開場譯經。譯經的要求和程序十分嚴格 如必須經“三校”並署上校對者的名字後才算完成 以保準確無誤。宋代雕版印刷技術成熟之後 歷代王朝統治者或信佛的僧俗大眾都以能刻印一部《大正藏》為無量功德 為此不惜耗費巨資 這也被視為國家興盛或家業興旺的標誌。中原地區對佛經的尊崇尚且如此 尊崇佛教從未中斷的敦煌地區更不待言。小小 20 多平方米的 17 號窟所出土的 萬多件敦煌文書 大多數屬於佛教文書 最早的成書於前秦時期 最晚的成於公元 1002 年曹氏歸義軍晚期。敦煌寫經中帶有寺院標記 (包括藏書印、寺名縮寫等的寫本 無疑以三界寺的最多。斯坦因推測藏經洞文獻的主要來源就是三界寺藏收室的藏書。遲至公元 1002 年 沙州官府和當地民眾仍在抄寫捲軸式佛經 既使到莫高窟衰敗的清末時期 仍有人僱人寫經 供奉於莫高窟前的破廟前。這說明在敦煌對“三寶”之一――佛經的“崇拜” 也是自佛教傳入後就延綿不絶 直至近現代仍有傳承。

    由於“三寶崇拜”尤其是佛經崇拜思想深深紮根於敦煌 才使得藏經出土前的 600 多年來 敦煌僧俗將佛經 無論新經還是舊經 無論捲軸裝、蝴蝶裝還是梵葉裝 無論大藏經還是疑偽經 都視為神聖之物 崇敬地供奉起來 才為後世遺存下來數量寵大的晉唐時期宗教和世俗文獻。倘若沒有“三寶崇拜”思想以及敦煌地區保持這種思想的連續性 可能敦煌文書也會像中原地區當時的寫本一樣 在頻繁的政權更疊、宗教變動之中 遭到損毀丟棄。有學者提出 藏經洞藏經是出於末世滅法思想的氛圍之下的一種護法行為。與“末世滅法” 說法相比 用“三寶崇拜”思想來解釋數量如此眾多、跨越時代如此之久遠的藏經洞藏經恐怕更為適宜。

    從敦煌藏經洞出土的藏品類別看 與中原內地佛寺的“三寶藏”基本一致 故藏經洞的性質乃是供奉佛教“內藏”(入藏經律論等“內典”)和“外藏”(傳統典籍――大千世界內各種不同文書 )之處所 並非佛經避難之所或處置廢棄佛經之所。此外,佛像、佛畫、藏經以及種種供養具等 都屬“三寶藏”。




              


                                                                  藏經洞內景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近四十年。

願教授:

(1) 健身氣功---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呼吸法及運轉法、

大小周天功(內丹功)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等

功用----減輕壓力、對抗抑鬱、

增強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十年間已教二百多人,包括醫生、護士、

高級警務人員、消防員、高級行政人員、

商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病人等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此手機可用what’s app)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華佗的「五禽戲」及其功效

行氣玉佩銘--各家不同解釋(1)

「八段錦」與奇經八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