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功心法系列 (20) 汪永泉傳楊式太極拳的心法要訣——九大理法

太極拳內功心法系列 (20)
汪永泉傳楊式太極拳的心法要訣——九大理法
一、開合相寓
開合相寓:簡單說就是陰陽吸斥,對拉拔長,所謂雙向力。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它是同時的,可以雙向,可以交叉,可以旋轉,循環不已,曲直相求。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形成拉弓射箭的意,練到一定程度,意氣可以在自己跟對方的身前身後,先練成對拉拔長的氣勢,(就是雙向、對向、交叉意)得機得勢時,再催發對方,可以加大威力。
九大理法練到最後,開合相寓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實用的應用心法。
先練出對拉拔長的意念跟氣勢,形成類式槍跟棍的意氣,穿透對方,得機得勢時,再催發對方,形體動作自然相應。這就是開展的意,也是開合相寓的基礎功,先練出手中之槍,再練出心意的槍,只要持之以恆的練習,經過一段時間,會比較具體,這就是從無到有的階段。
得機得勢時,欲催發對方,形體動作向前,腳底或骻圈要有向後的意。得機得勢時,欲引動對方,形體動作微向後,腳底或骻圈要有向前的意。也可以在意想的鐘錘,鐘錘蕩向身後,形體動作才可向前,鐘錘蕩向身前,形體動作才可微向後。這也是開合相寓應用法。
太極拳無論是體或用應有“開合相寓”。開合相寓淺顯的說,原則上是你我之間的一種“雙向力”。
“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舉例如下:
1. 以練“按、擠”勁來說。當兩手形向前按、擠(開)時、記得你的腳底必須同時有向後走(合)之意
2. 有向前的意、同時有吞回來的意。也就是要練習兩手形向前出去了必然要回來、我回來也要加強出去的意、如此比較能產生“雙向力”。
3. 一般我們練拳架時,常患的毛病是向前太多或是向後太多,應是向前必有向後的意、向後必有向前的意。
4. 勁斷意不斷,出去了進來了,再加強出去,身內身外意循環不已。
5. 心理上要先練出手上有一根棍與槍,再練出心意的棍與槍。因開合相寓不是單向力,單向力只能打一項,唯有“雙向力”才能發揮“一摧、二摧、三摧”的發勁功夫。簡單的說用意不用力是心意的棍與槍打人。


二、方圓相生
基礎理論上平準的十字外面有菱角(方)包著、方外有圓、圓外有方、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無數的巧妙變化結合在一起叫做方圓相生,方圓生生不息。
應用上:集中以後分散、分散可再集中、分散集中、集中分散循環往複運用。
三、正隅相化
簡單講四正四隅的變化叫做正隅相化。
四正:橫豎。四隅:四正轉四十五度就變成斜角。四正,四隅可以相互化解。
我從身後背貼氣處,四正,四隅包到兩百七十度處,留九十度缺口,得機得勢時,在對方身後錯開來,循環不已,蓄勁淮備催發對方。
集中必然分散,分散最後必然集中,變化無窮。可以交叉,可以走弧形,可以向前,可以往後,可以有先後,可以混合,這也是方圓相生的菱角跟弧形,用肢體跟動作可能無法做到,但是用意氣可以欺敵或引動對方或破壞對方氣勢,得機得勢才能出手。
四、曲直相求
原則上與正隅相化互有密切關係。曲中有直且含有無數的直、直外有曲同理含有無數的曲。練出手中意的延伸、手中有手、手外有手、身外有手、全身是手、手非手。
應用時:注意在與敵剛接觸的一瞬間不可在“接觸點”打,而是意在先,在“意氣”上打。有形的手結合無形的手,才能練出全身是手、手非手的功夫。
弓弦勁:曲直相求以“弓弦”原理比喻較能領悟。
弓弦勁一開,累積能量最後可配合正隅相化發勁。
一般產生三發勁狀況:
1、曲直蓄能量後直勁打出
2、曲直蓄能量後曲勁打出
3、曲直蓄能量後分散勁打出。
五、快慢相勻
遠的先走、落向同一個坑(目標)。
一般上半身可分為:1、肩胛骨2、肘3、手腕4、手背5、手掌
練推手時如能身備五弓,以五弓的原理向對方發勁, 其訣竅如下:1、肩胛骨後。 2、肘後。 3、手腕後。4、手背、手掌後。應有四正四隅意氣包著,得機得勢後落向同一個坑再摧發對方威力較強。注意非形的變化,是意念與氣勢的變化。
六、剛柔相濟
剛是集中勁:身後的分散摧對方身後的集中也是“肘”勁。
柔是分散勁:身後的集中摧對方身後的分散也是“靠”勁。
一頭分散一頭集中有柔有剛、剛柔相濟。集中必然分散、分散必然集中、自然產生剛柔相濟。
走直線、曲線、S形、非力氣的變化,是意念的轉化,好幾種微妙的變化。
剛柔相濟:
第一、一頭分散,另一頭集中,可以分散催集中,也可以集中催分散。
第二、可以在對方身後向下集中,向上分散,從中間通出。
第三、可以向對方身後左邊45度集中,向右邊45度分散,也可以顛倒,分散集中巧妙的變化。
雙向意、交叉意、循環意,都是開合意。我認為先練對拉拔長,先練出開展的意。再練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再練弓弦意,身上、身側、身前、身後、襠下、腳下,有無數的意氣之弓弦。對方來勁或來意,以弓弦之間巧妙的鼓蕩、緩衝來化解,等程度到了,再練蓄勁、發勁練習。當然,所發之勁有很多種,如崩勁、斷勁、弦勁、箭勁、針勁,視狀況而為。
七、兩膊相系
初級功:
兩個肘關節似綁縛一條繩子,上下左右斜線等不固定方向練習,也可以假的、真的、虛實等各種巧妙不同的變化練習。
進階功:
1、原則上與對方接近的手不發勁,是距離對方遠的手來發勁。
2、吞一邊的勁(左手)摧發到另一邊的勁(右手),攻擊的手不發勁,沒有接觸的手得機得勢摧發。
3、吞進來的勁,摧發出去應是綿綿不斷,可以一發、二發、三發、再發,勁斷意不斷。
八、上下相隨
1、所謂的上下相隨以平準的十字架解說較易理解,豎(準)橫(平)。如練摟膝拗步時擬想的十字架在體內,用意念摧著十字架走。
2、上下齊勁人難敵。剛開始練時心意可走平淮,但只意的下頭先走,也就是說下面的意早就走了,上面的意才隨之。
其法如下:腳底先走→膝蓋走→胯圈走→肘圈走→肩圈走。須配合快慢相勻的理論——遠的先走。
3.練到程度:下面的意上來,上面的意下去,上下隨我的心意,不是手法而是意氣。上是天、下是地、心意是人,望悉心領悟。
上下相隨:
向心力或離心力巧妙的結合,或是順、逆螺旋巧妙的變化。
第一:以肘帶腰,右肘走逆螺旋,胯走順螺旋,產生扭力效應。
第二:漩渦的上下轉,下隨上,或上隨下。
九、內外相合
可分三個層次
1、內轉牽動外:軸心轉牽動外頭轉,先練身中的功體。
2、外頭轉軸心與其相應:“管外不管內”外頭早就轉了,我自然與其相應。軸心轉否不管、不知道(當然剛開始練是知道)。
3、高層次:內轉外必轉、外頭轉內必轉,內外自然合一最後才能“放空”,不是刻意。
內外相合,無內外之分,三度空間的立體思維。
第一、以內帶外,軸心微轉,外頭已轉很多。
第二、外圈早已轉動,軸心與外圈自然相應,軸心轉不知、不管。
第三、內轉外必轉,外轉內必轉。內外相合,不分內外,內外合一。


九大理法,是楊式太極拳的基礎理論,也是楊式太極拳的基本心法與基本應用法則。以前沒有公開說明,我先簡單述說一下,有機會再深入探討,在此特別聲明。因為是意氣之功,不是形體動作,一定要用心去練,下決心捨棄蠻力。所謂捨棄力氣才能長意氣,絶對不是不能用力,是不能用蠻力,甚至是不管力氣、不管威力效果,捨棄勝負之心,用研究的心來練習、探討,記住!
沒有對錯,只要你用心練,一段時間後,從沒有用到有點用,多交流、多應用,慢慢修正,自我檢驗,自我調適,自我期許,慢慢會變有用。再練,再多用,會變成好用;再練,慢慢會變成實用;再練,再多交流,多體悟,慢慢會融入自然,隨機而為;再練,再多交流,才能入巧妙之境。奧妙是練出來的,別人感受的,追求不得。但願大家共同努力,一起研究,練出合理、實用、巧妙的太極拳。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四十年。
願教授:
(1) 健身氣功---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呼吸法及運轉法、
大小周天功(內丹功)等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等
功用----減輕壓力、對抗抑鬱、
增強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十年間已教二百多人,包括醫生、護士、
高級警務人員、消防員、高級行政人員、
商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病人等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此手機有 what's app)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華佗的「五禽戲」及其功效

行氣玉佩銘--各家不同解釋(1)

「八段錦」與奇經八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