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有六鬆(中)
太極拳有六鬆(中)
三、鬆散
比鬆開、鬆沉、又進步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應該把腰帶手忘掉,動中求靜,靜中求動,意念丹田真炁向外疏散。特別是推手時,首先精神要保持鬆靜,比如對方進攻時,身手都不要亂動,尤其和對方的接觸點,一定要鬆柔,無論對方用什麼樣的力,對方多麼兇猛,只要能調整自己的內氣向左或右後畫圓,對方肯定失重墜落深淵。比如對方右弓步左掌推我的左胸時,接觸部位放鬆不動,只要意念隨其來勢微含後撤,對方必落空,因為對方用左掌推我左胸時,我的右掌早以輕輕的扶在對方左小臂外側,對方只要用力,我右掌輕輕在對方左小臂向左上或左下旋轉,對方必跌出丈外。
楊氏老譜太極拳《八法祕訣》云:“發勁意何解,有如敬賓朋,用手輕輕扶,手指絕無空。”用文字講看來是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確實很難,沒有老師的牽手引勁,和火侯的掌握是難以成功。要記住,放鬆不是弱,是骨節拉長;弱,就形成兵敗如山倒,也總是處於被動地位。
練拳盤架時意念肩、腰、胯有三道氣環(氣圈),即肩環,腰環,胯環,隨著功夫的增深,氣環越來越大,當然是在全身鬆空、雙目垂簾、神意內斂的情況下,功夫越深感覺越大。功夫深到一定程度時,三道光環像雨後彩虹一樣五光十色,練拳推手時,內勁自動向外推出,五光十色其實是內臟健康的具體表現。比如紅色,是心臟健康,氣血流暢才能表現出來。黃色、是胃脾健康,是胃臟溫和才能表現出來。白色、是肺臟健康,肺臟呼吸順暢皮毛光潤才能表現出來。黑色、是腎臟健康,腎臟納氣呼吸深沉,骨堅髓滿才能表現出來。青色、是肝臟健康,肝氣順達筋柔膚嫩才能表現出來。人體五行配五色,這就是自然。道法自然,理為一貫。
太極拳所練在神,拳諺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來,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也隨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也隨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練習鬆散階段,應該練習太極器械,比如太極刀、太極劍等;練習刀劍除了活開身法以外,和上下相隨成一體。更主要是練習鬆散,如弓步刺劍要求力達劍尖,必須是丹田真炁向外催出,實際也是真炁散開,所以練拳的同時配合器械,會起到促進作用。
練習鬆散階段,應該練習太極器械,比如太極刀、太極劍等;練習刀劍除了活開身法以外,和上下相隨成一體。更主要是練習鬆散,如弓步刺劍要求力達劍尖,必須是丹田真炁向外催出,實際也是真炁散開,所以練拳的同時配合器械,會起到促進作用。
四、鬆淨
放鬆要鬆的乾淨,要絲毫雜念也沒有,放鬆的品質要高,瞬間要放鬆到腳下。放鬆是一生的追求,從思想上要回到頑童般的純真無邪,肢體要像嬰兒一樣柔軟,當然是一種追求,就是這種追求才使您心靜體靜,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有“靜若山嶽、動如江河”。如果沒有鬆淨,就談不上“神舒體靜”。真正的鬆淨,沒有神意的靜態,是難以做到的,練拳高度熟練,靜境自然呈現。所以說鬆淨、體靜、是我們長期追求的感覺,只有意會,難以言表。
一切動靜皆為感,有感才有應,有應復為感,所感復為應。互生不已,感通之理,精微奧妙。反復訓練神奇於聽,聽之於心,凝之於耳,行之於氣,運之於手。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靜聽而後發,聽勁必須準確靈敏,能夠很好的隨曲就伸,才能進退隨心自如,沒有輕靈之身法是難以做到的。
(未完)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四十年。
願教授 :
(1) 健身氣功---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呼吸法及運轉法、
大小周天功(內丹功)等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等
功用----減輕壓力、對抗抑鬱、
增強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十年間已教二百多人,包括醫生、護士、
高級警務人員、消防員、高級行政人員、
商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病人等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此手機有 what's
app)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