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有六鬆(上)
太極拳有六鬆(上)
鬆開、鬆沉、鬆散、鬆淨、鬆通、鬆空。
想要打好太極拳一定要做到全身放鬆。放鬆,對打好太極拳至關重要。太極拳有養生和搏擊兩大功能。從養生的角度講,只有放鬆,才能心平氣和,脈順血暢,強身健體;從技擊的意義上講,只有放鬆,才能反應靈敏,動作迅捷,勁力通透。
一、鬆開
王宗岳的《十三勢歌》中有記載: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鬆靜氣騰然。”“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楊登甫宗師曰:“一個鬆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鬆淨,餘者末事耳!”又曰:“鬆要全身筋骨鬆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只有筋耳,筋能鬆開,其餘尚有不鬆之理乎!”
所以,鬆開是練太極拳第一階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識上鬆。心鬆,神意內含以存靜養,大腦鬆淨長空、靈慧方能生長。鬆應該是一生的追求,如有一點不鬆,一節不鬆,想達到鬆通、靈、空是不可能的。不但筋、骨、肉鬆,人的五臟六腑都應該鬆。
太極拳名家孫祿堂先生說:
“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靈活難”。彼虛我實,彼實我虛,腰一轉忽變而為虛,虛者腰一動而又忽變而為實,‘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其有不勝之理”。
鬆開指的是身體各大關節鬆開,如上肢的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下肢的踝關節,膝關節,胯關節,以及身體背後的脊柱24個大關節,都要拉拔鬆開,放鬆不是弱是骨節拉長,疲塌弱是病。只有骨節拉長,才能節節貫穿,貫穿氣血才能流暢。氣血流暢才能通經絡。
太極拳論云:“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而氣通”。
所以對初學太極拳的人來說,老師首先要告訴鬆開,然後以腰帶手,無論練拳中何種姿勢,以及進、退、顧、盼、中定的各種步法及手法,都要以腰送出,並且要把力源告訴初學者。比如練習掤手,其力源在命門穴。通過骨節拉長的訓練,對“梢節領透,中節通隨,根接鬆追”。上下合一,完整一氣,這一切對初練太極拳的人是大有用處的。
太極拳論云:“其跟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手動、腰動、腳動,眼神也隨之而動,如是方可謂上下相隨。太極拳總的要求,必須從鬆上下功夫,有鬆才能輕,有輕才能靈,有靈才能察覺細膩,有細才能無微不至。
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先生在太極拳總說中說到:“太極拳本內家拳,不用拙力意當先。”通過意念的訓練,把人體識神訓練靈活,元神自然出現。為第二階段鬆沉,打下了良好基礎。
所以說初學者打基礎最為重要,就好象蓋樓房打好地基是最重要的道理一樣。太極拳十三勢中的進、退、顧、盼、中定的五種步法,只要用腰就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講的都是腰的重要性,腰其實是命門穴,人身只有命門穴意守能熱,其他任何部分都不能熱,只有命門熱才能烤的左右雙腎內氣騰然,(因為腎屬水),內氣騰然舉動方輕靈。太極拳譜講:“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命意源頭在腰隙……”。說的還是腰,用腰力臂就長,力臂長,力的彈性就好,力量就大,拳味就濃,拳味濃練拳加工出來的八種勁力品質就高。
二、鬆沉
進入練太極拳第二階段,也是練氣的階段。鬆沉不是動作的下砸,也不是動作的下蹲,而指的是丹田內氣(炁)的下沉,並不是外氣,當然和外氣也有關係。因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只有腎健康,納氣才能呼吸深沉,通過肺呼吸,深沉氣機方能入骨,氣機入骨內氣才能騰然,練出來的掤勁十足純正。人身,腎臟是父母給的先天之本,所以儘量不要消耗,一切以養為主。人體真氣的消耗主要是七情六慾,去掉雜念杜絕妄想。正所謂“靜養靈根氣養神,養精養氣見天真,修得丹田長命寶,黃金萬兩不於人”。
腎臟在身體內是生命之根源,它的主要功能,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推動作用的動力是“命門穴”,也叫“腎陽”,而這一動力基礎叫做“精”,因此腎是“藏精之所”。腎對體內的水液新陳代謝平衡起著主要作用。腎藏精,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物質的基礎。精足者生命就旺盛,精虧者人就會萎靡不振,要想保護好腎之先天之炁,就要節制七情六慾,再和後天之氣結合。
(一)是通過鼻息肺臟的呼吸,腎臟的納氣,從飲食吸收五穀之精,再由五臟六腑生出來的精氣(如精、血、津液)。有以上這些才使腰部兩腎之間“命門穴”。保持溫熱,體內膨鬆,內氣自然騰然。
(二)練功時,在體外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場環,為下一步鬆散打下了堅定的基礎。這時候,就應該把初期階段的腰忘掉,意念氣沉丹田。練太極拳以氣運身,就顯得靈活多了,全身柔軟的彈性就更好了。“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罄”。其實全身鬆透以後,和自然相結合就是在練氣階段。意念就能帶動氣,意到氣到,如果經常動用意念就會產生能量,產生感覺。例如,練太極拳右雲手時,你用意念右手背貼氣牆,形成一個大氣場,氣場穿過右手的勞宮穴,兩手好似抱著一個大汽球,右手吸引球向上引動,左手在下輕輕扶著汽球向上滾動。(假設身前有一道氣牆)用手背把氣牆抹開,就會感覺手背阻力很大,手心有麻漲的感覺,其實也是真炁在血脈之中運行的感覺,當然功夫越深感覺就越大。
吸氣時想著命門,是通過肺主鼻吸,腎臟納氣的過程,此時丹田真炁有向上的感覺,其實是外氣和內炁互相連接的過程。呼息時通過鼻把氣排出,而真炁就往下沉,此時一下就鬆到腳心了。天長日久丹田真炁充足,就會向全身蔓延,自然給下一步練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說鬆沉指的是真炁下沉。
(未完)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四十年。
願教授 :
(1) 健身氣功---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呼吸法及運轉法、
大小周天功(內丹功)等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等
功用----減輕壓力、對抗抑鬱、
增強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十年間已教二百多人,包括醫生、護士、
高級警務人員、消防員、高級行政人員、
商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病人等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此手機有 what's
app)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