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與十二經脈 (中)
《易筋經》與十二經脈
(中)
第二節
手三陰樁勢
手三陰經循行在上肢內側,其中手太陰經循行於上肢上緣,手少陰經循行於上肢下緣,手厥陰經循行於上肢中間。
手太陰經生向後之真力,手少陰經生相合之真力,手厥陰經生向上之真力。
1.九鬼拔馬刀勢——手太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如圖4,此為左勢,左足在右足前三寸許,右手置於頭後,掌心向後,拇指側在上;左手置於背後,拇指側在下,掌心向前(向自身),腰脊要直,頭面向左上方。注意:雙肘向後背,不可鬆懈向前。
經筋循行:手太陰經筋分佈於大拇指、上肢內側前緣及肋間。初站此樁,臂前肩下發酸發脹,久之自然消失。若常練此樁,手太陰經筋循行部位會有麻熱的感覺,進而暢通輕快,隨之掌上生出向後之真力。
圖4
2.摘星換斗勢——手少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如圖5,此為左勢,左足向前三寸許,左手置於臀後,掌心向下,臂要伸直;右手置於頭頂,掌心向上,臂要伸直。頭面向右側,下頦微抬起。右勢反之。
圖5
經筋循行:手少陰經筋分佈於小指、臂的內側後緣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樁,小魚際會有酸脹感,久之手少陰經循行部位則生通暢感,掌上生出向內相合之真力。
經筋循行:手少陰經筋分佈於小指、臂的內側後緣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樁,小魚際會有酸脹感,久之手少陰經循行部位則生通暢感,掌上生出向內相合之真力。
樁勢要領:如圖6,右勢丁八步,右足比左足前三寸許,雙臂前平伸,指尖向上,注意腰背要直。
圖6
經筋(經脈)循行:手厥陰經筋(經脈)分佈於中指、臂內側中間(介於手太陰與手少陰之間)、腋下及胸肋間。初站此樁,掌根手腕內側酸脹,久煉則手厥陰循行部位有通暢感,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第三節
足三陰樁勢
足三陰經主要分佈在下肢內側,其中足太陰經分佈在下肢內側前緣,足少陰經分佈在內側後緣,足厥陰經分佈在中間。
足太陰經筋(經脈)生向後之真力,足少陰經筋(經脈)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陰經筋(經脈)生向內相合之真力。
1.倒拽九牛尾勢——足太陰經筋(經脈) :
樁勢要領:如圖7,此為左勢,左足為虛步,足尖點地,足趾向左側,足跟提起,重心在右足;右手距頭約一尺,右肘與肩同高。左手置於左胯後,掌心向右。
足三陰經主要分佈在下肢內側,其中足太陰經分佈在下肢內側前緣,足少陰經分佈在內側後緣,足厥陰經分佈在中間。
足太陰經筋(經脈)生向後之真力,足少陰經筋(經脈)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陰經筋(經脈)生向內相合之真力。
1.倒拽九牛尾勢——足太陰經筋(經脈) :
樁勢要領:如圖7,此為左勢,左足為虛步,足尖點地,足趾向左側,足跟提起,重心在右足;右手距頭約一尺,右肘與肩同高。左手置於左胯後,掌心向右。
圖7
經筋(經脈)循行:足太陰經脈分佈在足大趾、下肢內側前緣及胸腹部。常練此樁,足太陰經筋所循行部位 生通暢感,並且足下生出向後之真力。
2.三盤落地勢——足少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如圖8,此為右勢,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許,雙足之間相距約一足,雙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收臀,腰脊要直,頭要領起。雙手置於兩胯旁,手心向下。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許。
樁勢要領:如圖8,此為右勢,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許,雙足之間相距約一足,雙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收臀,腰脊要直,頭要領起。雙手置於兩胯旁,手心向下。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許。
圖8
經筋(經脈)循行:足少陰經筋循行於足小趾、足心、下肢內側後緣及脊柱前側。常練此樁,可以強脊柱,經筋(經脈)循行處有通暢感,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3.掉尾勢——足厥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如圖9,此為左勢,左足略在前三寸許,雙足外分成180度角,雙足尖向外,足跟向裏,彎腰,抬頭,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下。注意:膝不可彎屈,頭不可低下。右勢反之。
圖9
經筋循行:足厥陰經筋循行於足大趾、下肢內側中間,介於足太陰與足少陰之間。常練此樁,可使經筋所過之處生通暢之感,足下生出向內相合之真力。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四十年。
願教授 :
(1) 健身氣功---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呼吸法及運轉法、
大小周天功(內丹功)等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等
功用----減輕壓力、對抗抑鬱、
增強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十年間已教二百多人,包括醫生、護士、
高級警務人員、消防員、高級行政人員、
商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病人等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此手機有 what's
app)
5963
2671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