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氣功的發展


 
明代氣功的發展
    明清兩代,名醫輩出。他們不約而同地注意收集古代氣功資料,並不同程度地將氣功運用於醫學研究和醫療實踐。在明清醫家的著述中,能看到不少關於氣功的論述。以下先述明代氣功的發展。
王履論述氣亢則害
                    

王履是元代名醫朱震亨的弟子,在明初醫學界頗有影響。他所著之《醫經溯洄集》一書,充分發揮了《內經》「亢則害,承乃制」的理論,闡明:「且夫之氣也,固亦有亢而自製者,苟亢頁不能自製,則湯液、針石、導引之法以為之助。」王履分析了氣甚過極的危害性,強調要對其制止,而導引則是一種制止氣甚的好方法。
萬全重視氣功養生
                                                

萬全(密齋)是明代著述甚豐的醫學家,其所著《萬密齋醫書十種》第三種《養生四要》,是專論養生術的,其中有一段以靜坐養生的議論:「人之學養生曰打坐,曰調息,正是主靜功夫。但到打坐、調息時,便思要不使其心妄動,妄動則打坐、調息都只是搬弄,如何成得事?」這是強調要思想安靜,而且還強調:「打坐者,收斂此心,不使放去也,豈是呆坐?」萬全的觀點是:靜坐不能只是一種形式,而應該注重以意領氣,然後才能真正進入「靜」的境界。否則的話,呆呆地坐著,又有什麼意思呢?
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靜坐的方法,他在《養生四要》仲介紹了鍛煉靜坐的訣竅:「曾不知垂其簾者,教人勿視也;塞其兌者,教人勿語也。」勿視、勿語,思想集中於呼吸,「養生之訣雲,調息要調真息。真息者,胎息也。兒在胎中無呼無吸,氣自轉運。養主者,呼吸綿綿,如兒在胎之時,故曰胎息」。萬全在這裏強調,呼吸鍛煉的主要方法,就是胎息。
徐春圃介紹自我按摩法
                                                           

    徐春圃是明代中葉的醫學家,他能博采眾家之長,融會貫通於醫術中。在總結前人醫學經驗的基礎上,他編定了《古今醫統大全》(又名《古今醫源》)一百卷。這部醫學全書分科匯編而成,其中有不少關於養生練功的經驗。

如「心調則息自調,靜久則息自定」,「遇小疾可行八段錦或用六字氣法」,「每夜以手擦湧泉穴左右各三百遍,正益下元」。他認為宋元以來養生科已被列為中醫十三科之一。這個說法雖和其他書載有出入,但至少可以說明,養生和氣功鍛煉已受到社會上的普遍重視。
徐春圃不僅重視靜功,還提倡動功鍛煉,書仲介紹的一套全身自我按摩法,很有健身之效,他建議人們不妨經常去做:「凡人無問無事有事,須日要一度,令人自首至足,但繫關節處,用手按摩各數十次。」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預防感冒。按摩的順序是:「先百會穴,次頭四周,次兩眉,次目眥,次鼻準,次兩耳孔及耳後:皆按之;次風池,次項左右,皆擦之;次兩肩腫,次臂骨縫,次腕,次手十指,皆撚之;次脊骨,或按之,或捶震之;次腰及腎堂,皆搓之;次胸,次腹,皆揉之元數;次股骨,捶之;次兩膝,次小腿,次足踝,次十趾,次足心,皆兩手撚之。」這套自我按摩法,簡便易行,讀者不妨一試。
李時珍指出練功與經絡的關係
                                   

明代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一生致力於整理我國醫藥文獻,以一部《本草綱目》流芳百世。其實,他除了這部醫藥學經典之作外,所著《奇經八脈考》也很有價值。此書參考了道教內丹術的研究成果,得出了任、督兩脈與陰蹺極為重要的結論,指出:「任、督兩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人能通此兩脈,則百脈皆通。……鹿運尾閭能通督脈,龜納鼻息能通任脈,故兩物皆長壽。此數說皆丹家河車妙旨也。」李時珍在對經脈作了全面考察後,認為練功與經絡關係密切,從而作出了「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這一著名論斷。
楊繼洲論述任脈與督脈的周流
楊繼洲是明代著名的針灸學家,在他編撰的《針灸大成》中,論述了任脈與督脈的周流,指出:通過「默想黍木之珠」,在任、督「二脈上下,旋轉如圓,前降後升,絡繹不絕」,經常這樣練功,能夠「百病不作」。(山中人案:此即小周天功法。)
王肯堂、傅仁宇將氣功用於治療眼疾
王肯堂是明萬曆年間的進士,後官至福建布政司參政。他精於醫道,以至醫名甚於攻名。他所著《鬱岡齋筆塵》,近百分之四十是論方藥的。在其另一專著《六科證治準繩》中,根據自己的臨症經驗,認為氣功對治療青盲症有效,並分析道:「有能保真致虛、抱元守一者,屢有不治而愈。」
傅仁宇以氣功治療眼疾
傅仁宇是明代眼科名醫,所著眼科專著《審視瑤函》,內容十分豐富。他在治療各種眼疾的論述中,對氣功療法屢有提及,認為氣功治療眼疾甚為有效,所以把「動功六字延壽訣」列於全書之首。
龔居中有氣功卻病秘訣與運睛除眼害法
龔居中是明代對氣功治療各種疾病研究較深的一位醫學家,所著《紅爐點雪》,是一部專治虛損癆瘵的醫藥書。《紅爐點雪》一書中也有關於練功的記載。如「卻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術」中有一則「運睛除眼害法」,治療目生障翳,方法很具體:「雙目輪轉十二數,緊閉即開,大睜逐氣,每夜行五、七次,障翳自散,光明倍常。」

又說:「敬而行之,或行或坐。或立或臥,念念不忘,旬日之間,血氣循視而不亂,精神內固而不搖,衰者起,萎者愈,疲癃轉康健之軀,枯槁回溫潤之色,頓覺增精補髓,養氣助陽,睛目光明,身輕力健,百病減除,功簡而效速,誠為保身之至道,卻病之秘訣也。」這段論述,是對練功者意守丹田的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在《紅爐點雪》中,龔居中還輯錄了一些簡單易學,行之有效的練功方法,主要有「運睛除眼害法」、「自搓塗駐顏法」、「凝息袍固丹田法」、「運識五臟升降法」、「閉摩通滯氣法」、「鼓呵消積滯法」、「兜禮治傷寒法」等。
張介賓強調命門的重要性
明末著名的醫學家張介賓(號景岳),鑽研《內經》一書,頗有心得,化時三十載進行整理、注釋,著成《類經》和《類經圖翼》、《類經附翼》,在理論上頗多闡發。他提出了「陽非有餘,真陰不足」的理論,治療著重於補益「元陽」、「真陰」。他的著作合稱《景岳全書》,內有不少關於古代氣功的資料。
張介賓以《黃庭經》「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闕前命門」為據,強調命門的重要性,指出:「人之初生,生由臍帶,臍接丹田,是為氣海,即命門也。所謂命門者,先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後天之我生者,由此而栽也。夫生之門,即死之戶,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於此者,以其為生氣之源。而氣強則強,氣衰則病……」張介賓還說:「故命門者,為水火之腑,為陰陽之宅,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他的這個理論,至今對氣功習練者意守命門、丹田,都有指導意義。
明代,出了不少養生練功專著;在一些大型類書、大部頭醫書中,也有關於養生練功的著述,擇要介紹如下:
明代:冷謙所著《修齡要旨》,其中「長生十六字訣」、「四季調攝歌」等,都是養生妙決;高濂所著《遵生八箋》,其中「延年卻病箋」、「四時調攝箋」等,記載了前人豐富的練功方法;袁坤儀所著《攝生三要》和《靜坐要訣》,前者對聚精、養氣、存神三方面分別作了論述,後者對以佛教關於禪定的說法,對靜坐作了系統的闡述:萬全(號密齋)所著《養生四要》,練功方法簡明,文字通俗生動,使人易於操作;聶尚恒所著《醫學彙涵》,將導引法列為專章敍述,強調以氣功防病治病;王文祿所著《胎息經疏》,主張「固守虛無」,對胎息法作了全面論述;胡文煥校刊的《格致叢書》,收有多種氣功著作,有的是介紹延壽妙法,有的是暢談練功心得;李中梓編寫的後世醫家帶徒所用的《醫宗必讀》、《內經知要》等教科書,其中的《頤生微論》,稱精、氣、神為人之「三奇」,介紹了修攝、養生、導引的方法。明代還出版了《保生心鑒》、《修真秘要》、《養生導引法》等氣功圖書,在此不一一介紹了。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近四十年。 
               願教授 :  
      (1)  健身氣功---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呼吸法及運轉法、  
          大小周天功(內丹功)等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等    
    功用----減輕壓力、對抗抑鬱、    
      增強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十年間已教二百多人,包括醫生、護士、
     高級警務人員、消防員、高級行政人員、
     商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病人等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此手機可用what’s app)
              5963 2671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華佗的「五禽戲」及其功效

行氣玉佩銘--各家不同解釋(1)

八段錦簡介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