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仔真有其人(下)
張保仔真有其人 (下)
1809年冬天,張保仔再率小船隊欲闖珠江口,清廷在英軍及外援葡萄牙海軍(代價為八萬両白銀)協助下把張保仔趕回大嶼山。
當張保仔與官軍激戰後力竭而退時,剛巧郭婆帶親率大幫,準備向清政府投降,在大星洋面(今天的赤灣附近海域)遭遇張保大幫,張保因郭失信不救,且欲投降官府,立即下令攻擊。結果,因張部連續與官兵作戰,人困船破,械彈匱乏,反被郭婆帶打敗。郭部擊斃張保仔手下並落海淹死者一千餘人,生擒三百餘人。張保仔死裏逃生,揚言報仇。
據官方說法,郭婆帶在張保赤瀝角(今赤臘角)被圍之前,已「悔罪投誠」,故張保「屢次邀令幫助,俱不赴援」(《東華錄.道光朝》引兩廣總督百齡《洋匪郭婆帶悔罪投誠》疏)
再根據《香山縣鄉土志》「國朝諸寇」中<張保之亂>一文,記嘉慶十四年「十二月,賊郭學顯歸正,授把總銜。」(註12)可作旁証,証明郭學顯(郭婆帶)向百齡投誠,約早4個月。嘉慶十四年農曆十二月,即1810年1月。根據瑞典人龍思泰著,吳義雄等譯《早期澳門史》,郭婆帶在「1810年1月率同船隊向兩廣總督投降」。兩書記載,不謀而合。(註13)
美國女史家穆黛安(Murray D.H.)經過多年研究,在《華南海盜(1790-1810)》說:「黑旗大幫(即郭婆帶所領的海盜)的投誠事件發生於1810年1月13日。(註14)
郭婆帶向百齡投誠後,拒絕接受官職,再不去攻擊其他海盜,閑居廣州城中,改名學顯,研究學問(因為他自小就喜歡讀書),過著平民的生活而終老。(註15)
張保仔和鄭一嫂向張百齡投誠始末
身著官服的張百齡畫像
張百齡,一般文獻多用「百齡」,河北省承德人,歷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兩江總督、文淵閣協辦大學士加封太子太保銜。
《清史稿》列傳一百三十《張百齡傳》云:
由於張百齡到任初期,清兵屢戰屢敗,士氣沮喪,因此百齡改變了戰略,採取先削弱然後消滅的方針,禁止民船出海,海鹽也改由陸運,杜絕紅色幫的給養。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紅色幫也改變戰略,由海上劫掠,改為入侵內陸。例如,嘉慶十五年(1810年)二月入潭江,向蘇渡(公益埠附近)、長沙等地奪取糧食,無辜百姓死傷甚眾(這已經和以前只劫官商,不擾平民的做法有很大分別)。
《新會縣志》卷十四「事略」(下)載: 「(嘉慶)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十,海賊毀虎坑水柵,直入長沙,燒鋪戶二百二十餘間。時新會沿海村鄉燒劫甚眾,九如鄉及慕山死者擄者尤多。」
張保仔部戰鬥到四月,主力仍然保存下來,還擁有16000人、270餘隻船和千餘門炮。可惜,這時它的領袖張保仔與黑色幫領袖郭學顯(即郭婆帶)已發生很大的矛盾,被清政府先後誘降。
投誠原因探討
嘉慶年間,正當張保仔等海盜在珠江口一帶劫掠之際,清政府(特別是張百齡出任兩廣總督後)已加強前山寨駐兵,增築澳門炮台等措施,以提高澳門以至整個香山縣的防禦能力。在澳葡的武裝力量配合下,清政府得以在香山縣成功招降張保仔。(見譚世寶、劉冉冉《張保仔海盜集團投誠原因新探》) 張百齡以清軍水師為主力,加上英、葡艦隊的配合,地方團練的夾擊,不但使張保仔海盜集團侵入內陸的計劃大受挫折,更使紅旗幫的巢穴接連遭受猛攻。由於查辦嚴緊,遂令賊眾膽寒。張保仔曾攢湊30萬兩白銀行賄,被拒絕。
黑旗幫的投順受賞給各色旗幫聯盟造成「羊群效應」,連紅旗幫也軍心動搖。郭婆帶投降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約有9000海盜向官府投降,並且最終促使了張保仔和鄭一嫂接受招安。
此後,張保仔和鄭一嫂受到郭婆帶向清軍投誠的影響,感到形勢對他們不利,亦認識到長作海盜終非良策,於是漸萌投誠意念。
不久,一艘載有張保仔所供奉的神像(據考証是「三婆神」,而不是天后。)在大嶼山的海灣沉沒,這在海盜之間形成不祥預兆的心理反應。瑞典人龍思泰(Anders Ljungstedt)在《早期澳門史》說:「這次的壞運氣和食物日益短缺,威脅著海盜船隊,當時它停泊在香山海灣,其出入口被聯艦隊所封鎖,是造成盜船投降的最為緊迫的原因。」(註16)
當澳門中醫周飛鴻(一作周飛熊,與張保仔原有深交)受兩廣總督張百齡之命對其勸降時,張保仔和鄭一嫂即表示願意投誠。1812年(嘉慶十七年)周飛鴻因勸降有功,成為香山縣縣丞而駐節澳門。
談判經過
談判破裂。紅旗幫的極端分子立即夷平一個海邊小鎮,向兩廣總督示威。廣東水師則顯現出進剿動向,張保仔見處境不利,惟有對蓄謀搗亂者實施鎮壓。
打破僵局的是鄭一嫂。4月17日,她力排眾議,不帶武器,不打招呼,毅然決然率領一個連她在內才共18位婦女和兒童組成的「談判小組」(張保仔的主要副手香山二、莫若魁等人的妻子兒女)進入廣州,直闖斧鉞森嚴的兩廣總督衙門。此舉真是膽大包天!須知道大清律例,匪首被抓獲,按律當凌遲處死。
張百齡做大事不拘小節,鄭重其事接見了這群女賊。鄭一嫂自願留在省城作人質,以堅定百齡之心。這一個主動的姿態,使張百齡不得不佩服,對於他們提出的條件,亦只能予以應允。
當時,鄭一嫂35歲。關於這次對話,史書沒有為我們留下一份詳細筆錄,但通過概述可知,焦點仍是張保仔提出過的那個要求。較之於在海面上隔船傳話的張保仔,鄭一嫂在兩廣總督衙門的聲明擲地有聲———她警告張老大人,若不答應她的要求,紅旗幫將馬上恢復活動!
最後談判於3天後在澳門一座寺廟舉行,張百齡和張保仔正面商榷,雙方仍然邀請阿里亞加大法官作陪。
談判期間,張保仔身著紫綢長衫,頭戴黑方巾,風度儒雅有似卿士大夫。經英印總督和東印度公司大班聯名寫信作保,張保仔跟兩廣總督談判成功。
雙方所達成協定的要點:
張保仔官封千總(三品官),由官家撥款供他在岸上建豪宅,卻又保留一支私人船隊(20-30艘帆船,並可販運食鹽);兩廣總督給足他面子———做名義上的證婚人,讓他明媒正娶,跟年齡長他十餘歲的寡婦鄭一嫂完婚。
談判結束,張保仔率領在場海盜向張百齡下跪叩頭謝恩。張保仔的叩頭別具深意———兩廣總督通過「允准」石香姑小姐下嫁給他的形式,成為他和鄭一嫂在事實上的證婚人。
嘉慶十五年(1810年) 四月間,張保仔接受清政府的招安條件,自率大船270艘、水寇17,318人、婦孺5,000,另有火炮1,315門、兵器2,798件,向清政府投降,張百齡親臨香山(今之中山市)芙蓉沙撫降。(各書記載人數和船只等數字有所不同,這是較保守的數字。) 兩廣總督百齡因招撫海盜有功,嘉慶帝獎他兩眼花翎、並加太子少保銜;可算是達致雙贏局面。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四《董教增傳》記載了一個小故事:
(嘉慶)十八年,(董教增)調廣東。先是百齡銳意滅海寇,曾貽(贈給)教增詩云:「嶺南一事君堪羨,殺賊歸來啖荔枝。』既而張保仔就撫,教增報書曰:詩應改一字為『降』賊歸來也。」百齡愧之。
《靖海全圖》(局部)
《清仁宗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五嘉慶十五年記載:
「是月(十月)。密諭百齡知:近聞張保仔、東海壩[案:即吳智(知)青]二人,現在省城。因汝寵待過優。行為驕縱。百姓曾遭其焚劫。積怨方深。今見寇讐得志莫可如何未免心含悲憤。此亦人情之常不可以王法懲治也。此二人係匪幫盜首。擁貲既厚舊黨尚多。又自恃熟悉海洋情形。縱之日益不馴。繩之又虞激變。積久終不能相安恐又生枝節矣。莫若調往他省。勿露形跡消患於未萌。」
鄭一嫂(張夫人)把她跟前夫所生的兩個兒子託付給舊部撫養,自己便陪伴張保仔赴閩。1813年,38歲的高齡產婦張夫人為張保仔產下兒子1名。
1815年,張保仔因破獲偷販鴉片重案有功,榮升副將要職(武官從二品),朝廷中之有識者看中他精通海防這一專長,調遣他駐守海外重鎮澎湖,獨掌該列島軍務全權。鄭一嫂授誥命夫人。
是年,日後因嚴禁鴉片而名垂千古的林則徐30歲,初涉官場,在福建任職江南鹽法道員(文官正四品)。瞧著同齡人張保仔短短5年時光官至二品,自4歲起便苦讀經書的林則徐特向朝廷上奏章,稱投誠罪犯不宜重用,指名道姓建議對張保仔不可再作升遷。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張保仔本當擢升總兵,卻被林則徐上奏摺參了一本,認為不宜給與投降的海盜太好待遇,以免普通人都有樣學樣,鋌而走險。這是一份研究張保仔非常重要的文獻,比地方志更有說服力,茲引一小段文字,証明海盜張保仔確有其人。林則徐上奏云:
「江南道監察御史林則徐跪奏,為投誠出身之水師副將駐守海外要地,恐屬非宜……臣查現任該協副將張保,即係廣東投誠之張保仔,從前在洋為匪,伙眾至一萬七千餘人之多,鎮將大員屢被戕害。……旋即疊次超升,於上年四月間補授福建澎湖協副將。距悔罪乞降之始未屆十年,而在營遷轉之階已躋二品,從此升任之速,未有過於此者。」(註18)
林則徐奏章(部分)--內有張保仔的名字
結果,張保仔未能再升一級。 1822年,張保仔「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張保仔於澎湖協副將任上暴亡(猝死),死因不明,終年36歲。
張保仔客死他鄉以後,二度寡婦鄭一嫂的去向成謎,共有三說:
(二)張保仔死後,石香姑帶同與張保仔生的兒子張玉麟定居澳門,開設賭場,得享天年。(見林行止《鄭一嫂張保仔寫下海盜新頁》)
(三)《江門市志》則謂: 張保仔死後兩年,石氏攜子回南海縣定居。
(伍崇曜獲道光皇帝「賞給三品頂帶」,故可著官服。)
是年,林則徐身任查禁鴉片欽差大臣兼兩廣總督駐節廣州。因該案影響重大,本地官府特向林則徐作請示。林則徐以案情已過30年之久為由,示下不予受理。
但鄭一嫂在訴狀中按其係已故二品官張保仔夫人的實際身份自稱「命婦」,這兩個字卻引起了林則徐的高度重視。
值鴉片戰爭爆發在即,中、英雙方劍拔弩張之際,林則徐特向道光皇帝呈上專奏,稱,按禮法,誥命夫人尊號只能授予命官原配,鄭門石氏嫁入張門乃屬再婚,再婚之婦而僭享該尊號有違禮法,鄭重提請剝奪鄭一嫂的「命婦」資格。 當時,林則徐聲望如日中天,朝廷遂准奏執行。
1844年,鄭一嫂(本名石香姑),悄然長逝,終年69歲。石香姑和張保仔的獨子,則早在4年前病歿。
結語:
由於海盜張保仔的傳聞很多,有真的,也有假的,某些學者接觸到一些假的或後人虛構的故事,就斷定「歷史上並沒有張保仔」,這是犯了主觀和武斷的錯誤。本人根據客觀和真實可信的史料(包括清代官私文獻、現代著作及中外專家論文等),鄭重聲明: 海盜張保仔確有其人,他不是什麼「文化創造」。
註釋:
(註12) 《香山縣鄉土志》卷三《兵事錄》:<國朝諸冦—張保之亂。>
(註13) 見龍思泰《早期澳門史》頁135
(註14) 見穆黛安(Murray D.H.)著,劉平譯《華南海盜(1790-1810)》,頁146。
(註15) 見鄭廣南《中國海盗史》頁305
(註16) 見龍思泰《早期澳門史》頁136
(註17) 張保仔向清政府投降後,當上清兵的「剿匪」先鋒後,於七星洋(疑是大星洋之誤,待考。)俘擄了黃色幫李宗潮部300餘人,又於放雞洋消滅了青色幫船艦數十隻,後來又和藍色幫麥有金大戰於海南的儋州海面,把麥有金生擒了。剩下的青色幫的領袖李尚青,感到獨力難支,帶領部分船隻前往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約華工出現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華人。)。
主要參考資料:
1. (清)袁永綸著《靖海氛記》(道光十年刊、丁酉年﹝1837﹞續刊)(蕭國健、卜永堅箋註),《田野與文獻︰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第四十六輯
8. 林行止《橫行南海的「中國海盜女王」鄭一嫂》,西祠揚州地區院校第一版,揚州大學。
9. (瑞典)龍思泰著,吳義雄等譯《早期澳門史》,東方出版社,1997年。
15. 楊萬翔《海闊疍家強》,金羊網,
2003-10- 21
16. 楊萬翔《家在廣州:疍家女傑鄭一嫂》,
金羊網 2004-02-01。
(實際參考書及文章共約50種)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四十年。
教授新編氣功課程及楊式太極拳
(1) 健身氣功---
由淺至深,由簡至繁。
減輕壓力,改善失眠。
青春常駐,健康長壽。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四十年。
教授新編氣功課程及楊式太極拳
(1) 健身氣功---
由淺至深,由簡至繁。
減輕壓力,改善失眠。
青春常駐,健康長壽。
(2) 楊式太極拳及用法、
太極鬆功、太極樁功、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心法等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五年間已教超過一百人,
包括醫護人員、武術愛好者、
氣功研習者及各行各業人士。
聲明: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地區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梁先生洽
太極推手、太極拳內功心法等
特點----功法自然、安全、符合科學,
加強自衞能力,開發人體潛能。
收費大眾化,時間有彈性。
個別或小組教授,迅速見效。
五年間已教超過一百人,
包括醫護人員、武術愛好者、
氣功研習者及各行各業人士。
聲明: 只在屯門黃金海岸地區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