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家氣功之「道家秘傳長壽功法」(下)
中華道家氣功之「道家秘傳長壽功法」(下)
7.蟾游功
古時金蟾為仙獸,此功動作模仿蟾蜍游泳的姿勢,故曰:「蟾游功」,又因此功動作主要是雙手在身體的前下方來回劃較小的圓,其軌跡如同兩個小環,所以又名「小環功」。
做法:
(1)預備勢:雙腿內側貼緊,雙腳併攏,踝相靠,兩手五指併攏,置於體側。收下頦,面含微笑。
(2)起勢:雙臂沿身體兩側彎曲提起,兩手五指併攏,緊貼雙乳兩側,屈膝、收腹、縮頸。身體成下蹲姿勢,雙腳後踵微提,重心落在雙腳湧泉穴位置。接著,兩手前伸,分別在胸前左、右兩側從裡向外各劃一整圓,復歸原位,如同蛙遊動作;在兩手動作的同時,配合直腿、挺胸、挺腹、伸頸、翹臀。雙手由前向後劃圓八次。之後,雙手在胸前由後向前劃圓八次;在雙手由後向前劃圓的同時,亦配合直腿、挺胸、挺腹、伸頸、翹臀等動作。兩手前後共劃圓十六次。
作用:此功不僅可以柔肢,細腰、減肥,而且其伸頸、縮頸的龜探動作,對防治頭腦暈厥、頸部僵硬、手顫搖頭和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皆顯其獨到的功效,久病初愈不宜做其他活動者,輔練此功,甚是理想。
8.天環功
此勢動作是,雙手在頭頂上方劃大圓,用向上的手心吸天陽,故曰「天環功」。練功者若是衰老殘疾之身,練天環功不適應,可練地環功。
作法:
(1)預備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肩自然下垂,五指微曲。
(2)起勢:兩臂從前面抬起,掌心向上、抬至與肩齊時翻掌,雙手手心向上,在頭頂上方從左至右劃一大圓,共劃四次,然後反方向從右至左再劃四次。
注意:劃大圓時,腰部要盡量後彎,但重心在前,要用腰部帶動手臂劃圓;雙腿勿直挺要稍曲以便於轉動;兩眼隨手轉移,頭部隨雙臂運行。初練者動作宜緩。
作用:此功意在調節肺、胸、心、腎功能,可防治雞胸、駝背和女性乳房塌陷。
9.地環功
此勢動作是,雙手在胸前劃大圓,用向下的手心吸地陰,故曰:「地環功」。年高虛弱者練此功,猶為適宜。
做法:
(1)預備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置於胸前,手心向下,手背與雙乳平行。
(2)起勢:身體偏左,雙手伸向左前方,左腿同時向左前方邁出半步,雙手盡量前伸,帶動身體成弓步。然後雙手從左至右在胸前划水平圓,腿則相應由前弓步變為後側弓步,身體亦相應由偏左偏前而改為向右向後傾。循此連續劃圓八次。再收左腿換右腿,雙手照前反方向劃圓八次,共做十六次。
注意:雙手划過胸前時,腰部要相應轉動;劃圓要竭盡全力,務求圓滿。
作用:地環功實為天環功的補功,作用與天環功相同。
10.人環功
此勢動作特點是雙手在東、南、中、西、北等五方位,交替轉動劃圓,兩腳約移動軌跡如四個人字,故曰:「人環功」。因做此功時,要求動作敏捷無聲,如貓似虎,所以又稱「貓虎功」。
做法:
(1)預備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自然微屈,手臂下垂,全身放鬆,眼視前方,臉含微笑,意念青春,態度安詳。
(2)起勢:雙手心(勞宮穴)相對,自然向前舉起,至頭頂(神庭穴)位置,兩手合谷相對,向左右分開,手心向上;緊拉著,身體重心移向右題,左腿向左側邁出半步,右腳跟微抬向左轉四十五度,順勢轉體,面向左方。兩手從上方向左右兩側下落劃圓;與此同時,彎腰屈體,當雙手十指(十宜穴)向下運行至左膝蓋上方(陽關穴)時,合掌上行,身體相應向上引伸,重心移至右腿,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處,(膻中穴)時,轉動肩軸一圈,順勢合攏十指向上,兩肘彎曲成三角形,像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上方劃弧,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在左腿上,至此完成了在左方(即東面方位)的動作。
接著,身體重心移至右腿順勢向右轉體九十度角,收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其移動的軌跡如「",象個「人」字。接著,兩手從上方向左右兩側下落劃圓;與此同時,彎腰屈體,身體順勢前傾,重心移至右腿,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處時,轉動肩軸一圈,合攏十指順勢向上,兩肘彎由成三角形,像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方劃弧,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在腿上,如貓撲姿勢,至此完成了在前方(即南面方位)劃圓的動作。
接著,身體重心移至右腿,收左腳向身體左方移一步,其移動軌跡如「」,像個「人」字,左右兩腳站在一起勢時的位置上,兩手從上方分開,向左右兩側下落劃圓,與此同時,彎腰屈體,當兩手運行至兩膝內側(血海穴)之間時,合掌上行,身體相應向上引伸,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處時,轉動肩軸一圈,合攏十指順勢向上,兩肘彎曲成三角形,像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上方劃弧,如貓撲姿勢勢,至此完成了在中間方位的劃圈動作。
接著,左腳跟微提,向左方轉動四十五度角,身體重心落在左腿上,順勢向右轉體九十度,收右腳向右前方邁出半步,其移動軌跡如「」,像個「人」字,左腳跟再向左轉動四十五度角,雙手從上方左右兩側下落劃圓;與此同時,彎腰曲體,當兩手運行至右膝蓋上方時,合掌上行,身體相應向上引伸,重心移至左腿,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處時,轉動肩軸一圈,合攏十指順勢向上,兩肘彎曲成三角形,呈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上方劃弧,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在右腿上,至此完成了在右方(即西面方位)劃圓動作。
接著,左腳跟微提向右轉四十五度角,收右腳向左邁出一步,其移動軌跡如「」,身體順勢向左轉九十度,左腳跟繼續向右轉45度角,右腳跟也向右轉45度角,身體相應再向左轉90度角,雙手從左右兩側落下,自然收勢。注意:起勢雙手向上舉起時,要精神集中,上齒微露,臉含笑意,目光炯炯有神,如貓似虎;雙腳前後左右在中間交換位置時,方位要準確。步法要穩健、連貫、敏捷無聲,身輕如貓;轉體屈伸做劃圓動作時,要配合腰腹的協調柔動方為準確,修練此功最好在空氣新鮮和安靜的環境進行,如在皎潔的月光下行功,則功力更偉;此功可多練幾次,不過每次做功不要超過二十分鐘。男女練功方法一樣,但婦女孕期勿練。
作用:人環功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人體精氣神而編成的一套培元固本輕身延年的功法,實踐經驗證明,長練此功,可以體健神足,步履輕柔如貓,記憶力增強,老年人重度芳華,有回春之力。此功的輕體、換步、抽身後坐動作直接刺激了植物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調節改善了神經系統的功能;兩手的升降開合和屈身彎腰部的帶脈,以及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諸脈的眾多穴位,可以使氣血運行暢通防治頸椎、胸椎、脊椎、腰椎的骨質增生,對腎虛出汗、腎炎、四肢麻本、肺病、胸悶脹飽、肋膜炎、肝炎、腸鳴及乳腺諸症都有較好的療效;做轉體動作時的夾擋,擠壓李動了生殖器官(男子腎囊、睾丸,精索、女子陰道、卵巢、子宮),刺徼了性腺,可調節改善性激素的分泌,對治療男女各種性缺陷以及防治男女青年手淫惡習均有奇效;由於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得到調節和改善,對預防癌瘤的發生,也有相當積極的作用。
11.八仙慶壽功
此功通過吸天陽養氣,吸地陰養血,還真元養精,起強身益壽的作用。又因在行功時,雙腳站立成「八"宇,兩手虎口相合形似「八卦」,抱拳禮拜時,上肢屈曲又像「八」字,動作姿勢優美,如同蟠桃盛會,仙人降臨人間,慶壽祝福,故稱「八仙慶壽功"。
做法:
(1)預備勢:全身直立,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臂置於體側,雙手自然下垂,手指略彎,臉含微笑,目光有神,猶如身臨仙境。
(2)起勢:左右兩手向小腹運動,左手抱右手,兩虎口變合成「八卦」形,成抱拳勢,抱拳沿胸前正中線(任脈)由下而上運行,至眼眉(印堂穴)處,雙臂抬起,抱拳相應從眉際向內劃弧下落至咽喉處(天突穴),手心向下,然後繼續運行,過肚臍時,手變平抬掌,行至襠部水平位置時,平搭掌再變成抱拳勢,同時彎腰四十五度,成禮拜姿勢。接著,抱拳手沿胸前正中線由下而上(經中極、關元、氣海、神闕、下脘、中脘、上脘,壇中等穴位)運行,至鼻下方(人中穴)位置,抱拳沿上行路線徐徐下落,回至襠部位置,屈身彎腰成第二次禮拜姿勢。接著再抱拳沿胸正中線上行,運至胸前心口處(壇中穴)向外翻拳,手心(勞宮穴)向上,平拳相疊,下落至肚臍下方,再提臂、轉身、翻拳、繼續下落至襠部位置,屈身彎腰成第三次禮拜姿勢,至此完成了向正面做第三次禮拜姿勢動作。
然後,抱拳沿胸前正中線上行,至心口處拳開翻掌,手心勞宮穴向上,左手向左前方弧形伸出,右手往右下方弧形伸出,使兩手掌心向上吸天陽;與此同時,左腳向左前方邁出步,屈膝、收腹、挺胸,身體重心移至左腳,目光朝左手運行,右腿屈膝虛步,右腳拇指點地,成左腿弓步,右腿半弓姿勢,接著,抽身向後,右腿跟著地,身體重心移至右腿,與此同時,左手依原伸出路線回收至胸前,與左手相合成抱拳勢,然後向左後方轉體扭身,臉向後瞧,舉拳至左耳腮側停住,與此同時,左腿屈膝成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左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完成向左後方做禮拜姿勢動作。
接著,右腳虛步劃弧向右前方邁出一步,屈膝成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左腿與此同時,轉體回拳至胸口處開拳陰掌(按道家稱手心朝下為陰拳、手心朝上為陽掌),右手向右前上方弧形伸出,左手向左下方弧形伸出,使雙手掌心向下吸地,然後,右手沿伸出路線回收至胸前,左手從左下角往上劃弧,經頭頂上方回收至胸前,與右手相合成抱拳勢,向右後方轉體扭身,臉向後瞧,舉拳至右耳腮側停住;與此同時,右腿屈膝成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右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完成了向右後方禮拜姿勢動作。
接著,左腳從後向左前方虛步劃弧邁出一步,左腿成屈膝弓步,右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左腿;與此同時,轉體回拳至胸口處,開拳陽掌,左手向左前方弧形伸出,右手向右下方弧形伸出,使雙手吸天陽。然後,左手沿伸出路線回收至胸前與左手相合成抱拳勢,向左方舉拳至左腮側停住。與此同時,左腿屈膝成弓步、右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左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完成了向左前方禮拜姿勢動作。
接著,右腳從後向左前方虛步劃弧邁出一步,右腿成屈膝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右腿;與此同時,回拳至胸口處,開拳陰掌,右手向右前上方弧形伸出,左手向去下方弧形伸出,使雙手吸地陰。然後,右手沿伸出路線回至胸前,左於從左下角往上劃弧,經頭頂上方回至胸前,舉右手合成抱拳勢,向右方舉拳至右腮側停止;與此同時,右腿屈膝成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右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完成了向右前方禮拜姿勢動作。
末了,回拳至胸前,同時收右腳與去腳跟合併成「八」字,直腿,收勢動作是兩手向兩側劃弧落下。
注意:八仙禮拜的抱拳姿勢必須按照道家禮節法則,左手(善)壓右手(惡),雙手合抱時,兩手虎口併合形似「八卦」S;兩手伸展吸天陽時,手心向上,吸地陰時,手心向下,兩手肌肉放鬆,手心有發熱感;起勢和四方禮拜動作要準確連貫。
作用:此功禮拜姿勢的抱拳升降,轉體扭身和屈膝後坐動作,直接牽動了頸部和胸、背肩、腹、臂、腿等部位的肌肉組織,有利於消減儲積於這些部位及胸系中的多餘脂肪,防治由於肥胖和生育而引起的臂肌和骨盆肌鬆弛;做功時,上身動作刺激了肩、臂、手、肘、腕,胸等處的諸多穴位,可防治中老年及更年期出現的肩軸炎、心臟病、半身不遂、高血壓,乳腺炎、肋膜炎、胸肋痛和勁椎痛等疾病;做彎腰禮拜和扭頸動作,刺激了前身和後身的任腺和督脈,有利於全身氣血的暢通,並可防治腰病、背酸、脖子僵硬等疾病;行功時,做四面八方的轉體動作,男子輕微擠壓了雙腎(睾丸與腎上腺),女子擠壓了陰道、卵巢、子宮、並刺激了大椎、氣海、關元、中極、神厥諸穴可防治神經衰弱、失眠、健忘、女子月經不調、子宮頸炎,陰道干於澀鬆弛,男子夢遺、陽蔞、早泄、滑精、中老年前列腺肥大、青年手淫諸症。
——引自邊治中《中國道家秘傳春生術》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接近四十年。
願教授
(1) 健身氣功
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命門呼吸法及運轉法、
打通任督二脈等 。
(2) 楊式太極拳(包括推手、用法及內功心法)
只在香港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梁先生洽
(可用what’s app 聯絡)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7.蟾游功
古時金蟾為仙獸,此功動作模仿蟾蜍游泳的姿勢,故曰:「蟾游功」,又因此功動作主要是雙手在身體的前下方來回劃較小的圓,其軌跡如同兩個小環,所以又名「小環功」。
做法:
(1)預備勢:雙腿內側貼緊,雙腳併攏,踝相靠,兩手五指併攏,置於體側。收下頦,面含微笑。
(2)起勢:雙臂沿身體兩側彎曲提起,兩手五指併攏,緊貼雙乳兩側,屈膝、收腹、縮頸。身體成下蹲姿勢,雙腳後踵微提,重心落在雙腳湧泉穴位置。接著,兩手前伸,分別在胸前左、右兩側從裡向外各劃一整圓,復歸原位,如同蛙遊動作;在兩手動作的同時,配合直腿、挺胸、挺腹、伸頸、翹臀。雙手由前向後劃圓八次。之後,雙手在胸前由後向前劃圓八次;在雙手由後向前劃圓的同時,亦配合直腿、挺胸、挺腹、伸頸、翹臀等動作。兩手前後共劃圓十六次。
作用:此功不僅可以柔肢,細腰、減肥,而且其伸頸、縮頸的龜探動作,對防治頭腦暈厥、頸部僵硬、手顫搖頭和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皆顯其獨到的功效,久病初愈不宜做其他活動者,輔練此功,甚是理想。
8.天環功
此勢動作是,雙手在頭頂上方劃大圓,用向上的手心吸天陽,故曰「天環功」。練功者若是衰老殘疾之身,練天環功不適應,可練地環功。
作法:
(1)預備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肩自然下垂,五指微曲。
(2)起勢:兩臂從前面抬起,掌心向上、抬至與肩齊時翻掌,雙手手心向上,在頭頂上方從左至右劃一大圓,共劃四次,然後反方向從右至左再劃四次。
注意:劃大圓時,腰部要盡量後彎,但重心在前,要用腰部帶動手臂劃圓;雙腿勿直挺要稍曲以便於轉動;兩眼隨手轉移,頭部隨雙臂運行。初練者動作宜緩。
作用:此功意在調節肺、胸、心、腎功能,可防治雞胸、駝背和女性乳房塌陷。
9.地環功
此勢動作是,雙手在胸前劃大圓,用向下的手心吸地陰,故曰:「地環功」。年高虛弱者練此功,猶為適宜。
做法:
(1)預備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置於胸前,手心向下,手背與雙乳平行。
(2)起勢:身體偏左,雙手伸向左前方,左腿同時向左前方邁出半步,雙手盡量前伸,帶動身體成弓步。然後雙手從左至右在胸前划水平圓,腿則相應由前弓步變為後側弓步,身體亦相應由偏左偏前而改為向右向後傾。循此連續劃圓八次。再收左腿換右腿,雙手照前反方向劃圓八次,共做十六次。
注意:雙手划過胸前時,腰部要相應轉動;劃圓要竭盡全力,務求圓滿。
作用:地環功實為天環功的補功,作用與天環功相同。
10.人環功
此勢動作特點是雙手在東、南、中、西、北等五方位,交替轉動劃圓,兩腳約移動軌跡如四個人字,故曰:「人環功」。因做此功時,要求動作敏捷無聲,如貓似虎,所以又稱「貓虎功」。
做法:
(1)預備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自然微屈,手臂下垂,全身放鬆,眼視前方,臉含微笑,意念青春,態度安詳。
(2)起勢:雙手心(勞宮穴)相對,自然向前舉起,至頭頂(神庭穴)位置,兩手合谷相對,向左右分開,手心向上;緊拉著,身體重心移向右題,左腿向左側邁出半步,右腳跟微抬向左轉四十五度,順勢轉體,面向左方。兩手從上方向左右兩側下落劃圓;與此同時,彎腰屈體,當雙手十指(十宜穴)向下運行至左膝蓋上方(陽關穴)時,合掌上行,身體相應向上引伸,重心移至右腿,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處,(膻中穴)時,轉動肩軸一圈,順勢合攏十指向上,兩肘彎曲成三角形,像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上方劃弧,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在左腿上,至此完成了在左方(即東面方位)的動作。
接著,身體重心移至右腿順勢向右轉體九十度角,收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其移動的軌跡如「",象個「人」字。接著,兩手從上方向左右兩側下落劃圓;與此同時,彎腰屈體,身體順勢前傾,重心移至右腿,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處時,轉動肩軸一圈,合攏十指順勢向上,兩肘彎由成三角形,像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方劃弧,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在腿上,如貓撲姿勢,至此完成了在前方(即南面方位)劃圓的動作。
接著,身體重心移至右腿,收左腳向身體左方移一步,其移動軌跡如「」,像個「人」字,左右兩腳站在一起勢時的位置上,兩手從上方分開,向左右兩側下落劃圓,與此同時,彎腰屈體,當兩手運行至兩膝內側(血海穴)之間時,合掌上行,身體相應向上引伸,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處時,轉動肩軸一圈,合攏十指順勢向上,兩肘彎曲成三角形,像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上方劃弧,如貓撲姿勢勢,至此完成了在中間方位的劃圈動作。
接著,左腳跟微提,向左方轉動四十五度角,身體重心落在左腿上,順勢向右轉體九十度,收右腳向右前方邁出半步,其移動軌跡如「」,像個「人」字,左腳跟再向左轉動四十五度角,雙手從上方左右兩側下落劃圓;與此同時,彎腰曲體,當兩手運行至右膝蓋上方時,合掌上行,身體相應向上引伸,重心移至左腿,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處時,轉動肩軸一圈,合攏十指順勢向上,兩肘彎曲成三角形,呈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上方劃弧,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在右腿上,至此完成了在右方(即西面方位)劃圓動作。
接著,左腳跟微提向右轉四十五度角,收右腳向左邁出一步,其移動軌跡如「」,身體順勢向左轉九十度,左腳跟繼續向右轉45度角,右腳跟也向右轉45度角,身體相應再向左轉90度角,雙手從左右兩側落下,自然收勢。注意:起勢雙手向上舉起時,要精神集中,上齒微露,臉含笑意,目光炯炯有神,如貓似虎;雙腳前後左右在中間交換位置時,方位要準確。步法要穩健、連貫、敏捷無聲,身輕如貓;轉體屈伸做劃圓動作時,要配合腰腹的協調柔動方為準確,修練此功最好在空氣新鮮和安靜的環境進行,如在皎潔的月光下行功,則功力更偉;此功可多練幾次,不過每次做功不要超過二十分鐘。男女練功方法一樣,但婦女孕期勿練。
作用:人環功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人體精氣神而編成的一套培元固本輕身延年的功法,實踐經驗證明,長練此功,可以體健神足,步履輕柔如貓,記憶力增強,老年人重度芳華,有回春之力。此功的輕體、換步、抽身後坐動作直接刺激了植物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調節改善了神經系統的功能;兩手的升降開合和屈身彎腰部的帶脈,以及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諸脈的眾多穴位,可以使氣血運行暢通防治頸椎、胸椎、脊椎、腰椎的骨質增生,對腎虛出汗、腎炎、四肢麻本、肺病、胸悶脹飽、肋膜炎、肝炎、腸鳴及乳腺諸症都有較好的療效;做轉體動作時的夾擋,擠壓李動了生殖器官(男子腎囊、睾丸,精索、女子陰道、卵巢、子宮),刺徼了性腺,可調節改善性激素的分泌,對治療男女各種性缺陷以及防治男女青年手淫惡習均有奇效;由於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得到調節和改善,對預防癌瘤的發生,也有相當積極的作用。
11.八仙慶壽功
此功通過吸天陽養氣,吸地陰養血,還真元養精,起強身益壽的作用。又因在行功時,雙腳站立成「八"宇,兩手虎口相合形似「八卦」,抱拳禮拜時,上肢屈曲又像「八」字,動作姿勢優美,如同蟠桃盛會,仙人降臨人間,慶壽祝福,故稱「八仙慶壽功"。
做法:
(1)預備勢:全身直立,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臂置於體側,雙手自然下垂,手指略彎,臉含微笑,目光有神,猶如身臨仙境。
(2)起勢:左右兩手向小腹運動,左手抱右手,兩虎口變合成「八卦」形,成抱拳勢,抱拳沿胸前正中線(任脈)由下而上運行,至眼眉(印堂穴)處,雙臂抬起,抱拳相應從眉際向內劃弧下落至咽喉處(天突穴),手心向下,然後繼續運行,過肚臍時,手變平抬掌,行至襠部水平位置時,平搭掌再變成抱拳勢,同時彎腰四十五度,成禮拜姿勢。接著,抱拳手沿胸前正中線由下而上(經中極、關元、氣海、神闕、下脘、中脘、上脘,壇中等穴位)運行,至鼻下方(人中穴)位置,抱拳沿上行路線徐徐下落,回至襠部位置,屈身彎腰成第二次禮拜姿勢。接著再抱拳沿胸正中線上行,運至胸前心口處(壇中穴)向外翻拳,手心(勞宮穴)向上,平拳相疊,下落至肚臍下方,再提臂、轉身、翻拳、繼續下落至襠部位置,屈身彎腰成第三次禮拜姿勢,至此完成了向正面做第三次禮拜姿勢動作。
然後,抱拳沿胸前正中線上行,至心口處拳開翻掌,手心勞宮穴向上,左手向左前方弧形伸出,右手往右下方弧形伸出,使兩手掌心向上吸天陽;與此同時,左腳向左前方邁出步,屈膝、收腹、挺胸,身體重心移至左腳,目光朝左手運行,右腿屈膝虛步,右腳拇指點地,成左腿弓步,右腿半弓姿勢,接著,抽身向後,右腿跟著地,身體重心移至右腿,與此同時,左手依原伸出路線回收至胸前,與左手相合成抱拳勢,然後向左後方轉體扭身,臉向後瞧,舉拳至左耳腮側停住,與此同時,左腿屈膝成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左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完成向左後方做禮拜姿勢動作。
接著,右腳虛步劃弧向右前方邁出一步,屈膝成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左腿與此同時,轉體回拳至胸口處開拳陰掌(按道家稱手心朝下為陰拳、手心朝上為陽掌),右手向右前上方弧形伸出,左手向左下方弧形伸出,使雙手掌心向下吸地,然後,右手沿伸出路線回收至胸前,左手從左下角往上劃弧,經頭頂上方回收至胸前,與右手相合成抱拳勢,向右後方轉體扭身,臉向後瞧,舉拳至右耳腮側停住;與此同時,右腿屈膝成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右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完成了向右後方禮拜姿勢動作。
接著,左腳從後向左前方虛步劃弧邁出一步,左腿成屈膝弓步,右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左腿;與此同時,轉體回拳至胸口處,開拳陽掌,左手向左前方弧形伸出,右手向右下方弧形伸出,使雙手吸天陽。然後,左手沿伸出路線回收至胸前與左手相合成抱拳勢,向左方舉拳至左腮側停住。與此同時,左腿屈膝成弓步、右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左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完成了向左前方禮拜姿勢動作。
接著,右腳從後向左前方虛步劃弧邁出一步,右腿成屈膝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右腿;與此同時,回拳至胸口處,開拳陰掌,右手向右前上方弧形伸出,左手向去下方弧形伸出,使雙手吸地陰。然後,右手沿伸出路線回至胸前,左於從左下角往上劃弧,經頭頂上方回至胸前,舉右手合成抱拳勢,向右方舉拳至右腮側停止;與此同時,右腿屈膝成弓步,左腿半弓,身體重心移至右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完成了向右前方禮拜姿勢動作。
末了,回拳至胸前,同時收右腳與去腳跟合併成「八」字,直腿,收勢動作是兩手向兩側劃弧落下。
注意:八仙禮拜的抱拳姿勢必須按照道家禮節法則,左手(善)壓右手(惡),雙手合抱時,兩手虎口併合形似「八卦」S;兩手伸展吸天陽時,手心向上,吸地陰時,手心向下,兩手肌肉放鬆,手心有發熱感;起勢和四方禮拜動作要準確連貫。
作用:此功禮拜姿勢的抱拳升降,轉體扭身和屈膝後坐動作,直接牽動了頸部和胸、背肩、腹、臂、腿等部位的肌肉組織,有利於消減儲積於這些部位及胸系中的多餘脂肪,防治由於肥胖和生育而引起的臂肌和骨盆肌鬆弛;做功時,上身動作刺激了肩、臂、手、肘、腕,胸等處的諸多穴位,可防治中老年及更年期出現的肩軸炎、心臟病、半身不遂、高血壓,乳腺炎、肋膜炎、胸肋痛和勁椎痛等疾病;做彎腰禮拜和扭頸動作,刺激了前身和後身的任腺和督脈,有利於全身氣血的暢通,並可防治腰病、背酸、脖子僵硬等疾病;行功時,做四面八方的轉體動作,男子輕微擠壓了雙腎(睾丸與腎上腺),女子擠壓了陰道、卵巢、子宮、並刺激了大椎、氣海、關元、中極、神厥諸穴可防治神經衰弱、失眠、健忘、女子月經不調、子宮頸炎,陰道干於澀鬆弛,男子夢遺、陽蔞、早泄、滑精、中老年前列腺肥大、青年手淫諸症。
——引自邊治中《中國道家秘傳春生術》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接近四十年。
願教授
(1) 健身氣功
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命門呼吸法及運轉法、
打通任督二脈等 。
(2) 楊式太極拳(包括推手、用法及內功心法)
只在香港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梁先生洽
(可用what’s app 聯絡)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