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家氣功之「道家秘傳長壽功法」 (中)


中華道家氣功之「道家秘傳長壽功法」 ()

4.鵬翔功

        此勢動作如大鵬展翅翱翔長空,故曰:「鵬翔功」;又因此功兩手在體前轉動圓,其軌跡形似連環∞,所以又曰:「平環功」。
做法:
1)預備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肅穆靜立,挺胸收腹,雙膝稍屈。
2)起勢:雙手形同抱球,由下而上抬起,抬至胸口處翻掌,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相距三拳,軀幹向左轉,由左至右來回作∞形轉動。兩手心相對,順勢在體前運轉劃∞形,即兩個連環的圓。在左側圓時,左手領先在上,右手在下同時跟行。運至胸前時,相對翻掌,改為右手領先在上,左手在下同時跟行。左右兩側動作交替進行,連續圓各八次共十六次。
           


注意:雙手畫圓時,手指應微曲,上行時,手臂要儘力前伸,後腿相應挺直。精力集中,目光隨手轉動;轉體時,主動畋縮小腹,動作協調,柔順、連貫。做功次數可視各人體質情況,酌情增減,但起碼做到規定次數。
作用:上體部位伸曲轉動,牽動手掌的商陽、少商、少澤、合谷穴位和肩部的肩髃、風池穴位,可防治因肥胖導致的腦溢血,腦動脈硬化、中風、神經性頭痛及心血管疾病;由於功力集中於腹部的氣海穴和髖跨兩側,減少皮下脂肪及厚度消耗脂肪沉積,對男女減肥,尤其是女子產後保持形體美,獨具效力;又因身體左右旋轉做環形運動,則會從兩側較強刺激要骨處的腎俞穴和命門穴位,可防治腎虛,腰椎骨和坐骨神經痛。
5.龜縮功

       此勢做功時,重點動作是縮肩伸頸,形如龜狀,故曰:;「龜縮功」;又因此功兩手移動的軌跡是多個圓,其狀如環環相套,所以又稱「復環功」。
做法:
1)預備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挺胸收腹,雙腿微曲,兩手自下垂。
2)起勢:兩臂向前抬平,兩脈微屈,左手向下劃半圓至小腹處,手心向上,兩手成抱球勢。身體重心移至右腿,軀幹前傾,微向左轉。左腳向左方邁出半步成弓步,右腳後蹬伸直,腳不離地,與此同時,左手向前方伸出,屈腕,手指成水平,右手向右下方按下,拇指觸在胯部,成奔馬勢。左掌向外翻掌,抽臂後拉,左肩頭相應由上向後,向下轉動,然後左手屈臂於左胸前,接者右肩帶動右手,從右下方向前劃半圓,屈臂置於右胸前,上體後仰,收腹、弓腰、編頸、形如龜縮,向後轉肩落肩,雙手往下,向前、向上大圓至胸前,向後轉肩落肩,雙手再向上、向前、向後轉肩落肩,雙手重複做圖九至十四的劃圓轉肩動作一次,當雙手回至腹前做轉肩落肩動作後軀幹向右轉,兩手成抱球勢,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腿虛步並向前邁出半步,成奔馬勢,開始做右側動作,右側動作雷同左側,但方向相反。左右側動作交替進行,共做四遍。全勢的結束動作是身體向左轉,自然收功。
                  


注意:兩手畫圓時,頭頸部舒展隨手運行,動作不可太快,一定要注意肩頸腰的配合;劃圓後收臂時,頸、胸、腰、腹成S形,方為功力到家。
作用:鬆弛腿、臂、腰、腹等部位肌肉群,削減皮下肥厚的脂肪,可防治肥胖引起的老年性半身不遂和糖尿病;雙肩雙肘相對運轉,可擴展胸圍,對防治肺病、氣管炎和促進體形健美,均起妙效;上部頭頸伸縮,可調節大腦、中樞神經,有益於治腦血管疾病。
6.龍游功

       練此功時,軀體扭動形如蟻龍出水,卷屈層田,故稱:「龍游功」。又因做功時兩手在體前、體側上下左右移動的軌跡是三個連續的圓,其狀如環,所以又名:「三環功」。
做法:
1)預備勢:雙腿內側緊貼,兩腳併攏踝緊靠,兩手五指併攏,置於體側。收下頦,面含微笑,意念青春。
2)起勢:上臂夾緊,層肘合掌於胸前(圖二)。合掌向左側倒,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右肘抬起,頭、上體向左側傾,臀右擺,合掌雙手向左上方伸出,經頭頂朝右側劃圓至胸前,變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指向前;與雙手劃圓的同時,臀部由右向左擺動,再由左擺回至正中位置,並微屈膝,屈髖,使身體重心有所降低。這時雙手已經劃完第一個圓。接著雙手向左側方劃半圓至腹前正中位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五指向前;與此同時,臀部向右側擺,再從右擺回至正中位置,繼續屈膝屈髖,身體重心較前又有所下降,完成第二個向下劃的半圓,兩手繼續向右側下方劃半圓至腿前正中位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指向前;同時,臀部又向左側擺,再從左回擺至正中位置,身體重心再下降至半蹲的最低位置,完成向下劃的第三個半圓。以上完成的是由上而下劃圓的動作,下面開始做由下而上的動作。
動作接前,兩手合掌向左側上方劃半圓至腹部前,繼續保持左手在上的姿勢;同時臀部向右擺,再從右回擺至正中位置,身體重心有所升高完成向上劃的第一個半圓,兩手繼續向右側上方劃半圓至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指向前,同時臀部向左側擺,再從左回擺至正中位置,身體重心繼續升高成直立,完成向上劃的第二個半圓,回復起勢動作。至此,全部完成做功一遍動作,雙手合掌從上至下共划了三個連接的圓,臀部從左至右來回擺動六次。照此連續做功四遍。此功最後收勢是:合掌雙手劃完三個圓到胸前後,繼續向左上方劃半圓,運至頭頂正上方,然後垂直下落至胸前,雙手自然放下。
                

     

注意:雙手畫圓要準確勿走捷徑;腿髖,隨手畫圓上下屈伸,臀部移動掌握重心的高低;初練者腰部擺動要小,防止扭傷,久練後,腰部力量加強手臂劃圓可以加大;做功時身體重心前移,置於腳掌上。
作用:此功主要活動了軀幹部位,使督脈得到調順,並可防治脊椎的骨刺增生;老年人練此功,可保持腰直不彎;婦女練此功尤其理想,可避免腰腹肥大,骨盆肌鬆弛,使腰肌柔韌靈活,體形健美。
7.蟾游功

    古時金蟾為仙獸,此功動作模仿蟾蜍游泳的姿勢,故曰:「蟾游功」,又因此功動作主要是雙手在身體的前下方來回較小的圓,其軌跡如同兩個小環,所以又名「小環功」。
做法:
1)預備勢:雙腿內側貼緊,雙腳併攏,踝相靠,兩手五指併攏,置於體側。收下頦,面含微笑。
2)起勢:雙臂沿身體兩側彎曲提起,兩手五指併攏,緊貼雙乳兩側,屈膝、收腹、縮頸。身體成下蹲姿勢,雙腳後踵微提,重心落在雙腳湧泉穴位置。接著,兩手前伸,分別在胸前左、右兩側從裡向外各劃一整圓,復歸原位,如同蛙遊動作;在兩手動作的同時,配合直腿、挺胸、挺腹、伸頸、翹臀。雙手由前向後圓八次。之後,雙手在胸前由後向前圓八次;在雙手由後向前圓的同時,亦配合直腿、挺胸、挺腹、伸頸、翹臀等動作。兩手前後共圓十六次。
                   

作用:此功不僅可以柔肢,細腰、減肥,而且其伸頸、縮頸的龜探動作,對防治頭腦暈厥、頸部僵硬、手顫搖頭和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皆顯其獨到的功效,久病初愈不宜做其他活動者,輔練此功,甚是理想。


                                                           (未完)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接近四十年。
                                                            願教授

                                                (1) 健身氣功
                                    八段錦、 易筋經、鶴翔樁、
                                    丹田命門呼吸法及運轉法、
                                 丹道修真(內丹術研究)等


                                              (2) 楊式太極拳
                                   (包括推手、用法及內功心法)

                                     只在香港屯門黃金海岸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 2671
                                         (可用what’s app 聯絡)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梁先生洽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八段錦簡介 (上)

華佗的「五禽戲」及其功效

行氣玉佩銘--各家不同解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