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與內功的區別


氣功與內功的區別

() 李良根在《少林強身內功》的說法

李良根(中國武術八段、少林武術名家)

最近我有個學生對我說他不大明白內功和氣功的差別,既然內功和氣功都是內在練習幹嘛還分成兩個概念。其實我寫的那本《少林強身內功》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只是因為地域的原因他不一定買的到,所以我就「內功與氣功之區別」發在我的博客裏以供武術愛好者瞭解交流。

以下就內功與氣功就源流方面、應用方面、鍛煉形式方面、練法方面以及內容方面作比較:

1)源流方面

內功和氣功雖有著相同淵源關係,但它們卻有著時間上的早晚差異,內功的運用最早可見於唐初武功技擊專著《內功四經》一書,並盛行於清代;氣功依次雖然最早出現在晉代道士許遜的著作中,但作為正式名詞使用卻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所以,從起源時間上來看,內功學的形式較之氣功學形成要早數百年的時間,內功是傳統的武功功法,而氣功是現代新興的養生功法。

2)應用方面

內功和氣功雖然都是一種強化生理機能的鍛煉方法,但是,氣功主要是為了養生祛病、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智力、益壽延年,屬於醫療養生的範疇,是導引、吐納術在預防學、康復學上的應用和完善。而內功主要是為了使身體內產生超常的生理效應,配合武功技擊發出強大的動力,從而提高人體的攻防技能,增強勁力的質量、加大軀體攻擊時的強度、提高機體承受打擊的耐受能力、強化攻擊意識等,屬於武功的範疇,是導引、吐納術在武功的應用和完善。

3)鍛煉形式方面

雖然氣功與內功均有動、靜兩種鍛煉的形式,但氣功鍛煉是以靜式、坐式為主要形式,氣功中的動功只是靜功的一種動態,是靜功調節體態的一種輔助方法,仍然是一種練氣的功勢。而內功鍛煉以動靜結合、功術兼修為主要鍛煉形式,內功中的靜功只是一種寧心蓄氣的築基法,是為動功服務的一種基礎功法;內功中的動力主要是運氣、使氣的功勢,明確地包含著技擊的用意,運氣以壯外、使氣以增勁,起著強化靜功的效果和運用靜功效果的作用,也就是說,氣功鍛煉重在靜式,而內功鍛煉重在動式。

4)練習方法

氣功的鍛煉方法以鬆柔、徐緩為要旨,注重經絡、氣路的循行;內功的鍛煉方法則強調生勁、練勁,講究「練氣以實內」「氣與力合」,注重氣竅的鍛煉。

在呼吸方法上,氣功要求勻、細、深、長、緩,以「胎息」為最高標準;而內功則以上述要求作為入手基本功,進一步強調呼吸的有力及長短吞吐、疾吸疾呼、蓄發自如的練法。

在心意的修煉上,氣功重視心靜意定,以利於周身的放鬆和真氣的循行流暢;而內功則利用心靜意定以守真壯內,進一步注重心意在勁力運使方面的統帥作用,講究「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使心力兼修,達到心力俱到的功效。

5)內容方面

氣功與內功雖然都有練內的內容,但氣功主要是鍛煉精、氣、神,所謂「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內丹三階段;而內功主要鍛煉的是精、氣、神、意、力,以精、氣、神為基礎,尤重意與力的鍛煉和運用。

                  
內功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內功與氣功雖然同源於導引吐納術,並有著很多相同和相似之處,但是,它們卻更多地存在著差別,內功屬於古代武功類功法,氣功屬於現代醫療保健類功法,氣功雖屬內卻不能囊括內()。內()雖有氣而有別於氣(),它們是不同領域的兩大支流。我認為氣功分為動功、靜功則可,此因其鍛煉時外形有差異也;但氣功分內外則不可,因所練之氣乃是人體體內之氣,氣功純屬內練,無外功可言,無練氣之功,不可稱氣功,故氣功有動靜之法,而無內外之分。而內功之名出自武家,乃相對武功之外功而言,以區別於外練之武功也。因此,氣功學將武功中的內、外功的分類法生搬硬套地借用到氣功學中是不適宜的。

() 其他說法

一般意義上的氣功,以練氣為主,開始皮膚及腠理感覺明顯一些;內功,則是以練勁為主,走肌肉及骨;氣功練的好了,也可以產生內勁。

內功,主要練的是意與力的運使,這個過程當中必然有氣的作用,但並不是以氣為主,而是以勁為主。

把氣調到手上去,氣功用的方法往往是通過手三陰三陽經,加上意念及呼吸的方法;內功不是這樣,是直接通過呼吸或意念,一念之間通過肌肉及骨就過去了。
因此,武術內家拳裏面,是用內功的方法;而內功的作用,主要是增加靈感度及力度。一般,在用武的時候,並不需要調內氣,調內氣往往來不及。這個時候,必須要直接用。因此,內家拳的用法,內力必須要招手即來,揮手即去。不可能裝模作樣還要運半天氣。

武術對戰中,那種以為通過氣功來打人的想法,只是小說家語言。氣功練出來的氣,在搏擊往往並不起什麼作用,起作用的首先是勁。

                  

                             氣功


前一段時間有不少氣功大師想通過練氣功來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為什麼多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首先注重的是氣,而不是勁。勁並不只是力,勁是意與力的充分結合。因此,許多練內家拳的人看不起練氣功的,為什麼?因為他們看到,練氣功的人,往往在勁方面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那些氣,往往沒有根,沒有運使功能。當然,內家拳的老師們,往往也有不足處,比如:練與養的關係,內臟與四肢的關係。

            本人曾跟太極宗師之入室弟子及
             北京氣功師學習,練功四十年。
              教授氣功及太極拳超過十年
                    只授有緣人

                  
                   楊式太極拳
                   無極式站樁
                太極鬆功(輔助功法)
                   太極拳樁功
               太極拳招式練法及用法
               太極推手—四正及四隅;
                   定步及活步
                 太極拳內功心法


                     氣功
                 太極氣功十八式              
                    渾元樁
                    八段錦
                    鶴翔樁
              內丹功--小大周天功
          道家修真研究 (只限入室弟子)

          聲明只在屯門黃金海岸地區任教。
           有緣者請電 59632671 梁先生洽
            電郵: lsw123456@gmail.com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八段錦簡介 (上)

華佗的「五禽戲」及其功效

行氣玉佩銘--各家不同解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