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秦漢時期氣功的發展
戰國末、秦漢時期氣功的發展 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的觀點首見於《呂氏春秋》,呂氏首先指出了“靜”的重要性,“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接著又指出了“動”的重要性,“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由於靜與動對人體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宜動者靜,宜靜者動也”。呂氏這一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 最早的辟穀專著《卻穀食氣篇》 辟穀又稱斷穀、卻穀、絕穀,亦稱休糧、絕糧、卻粒、絕粒等。辟穀期間,不吃人間煙火燒煮的五穀和萊肴等食物。辟穀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兩大法門:一種是辟穀服氣,即服氣不食,只飲清水;另一種是辟穀服餌,即辟穀期間吃少許水果、藥物等,也可以飲水清腸。 有關辟穀服氣的記載,最早見於《楚辭 · 遠遊》,其中有「食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食輕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人而粗穢除」的說法。近年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一批帛書中,有漢初寫本《卻穀食氣篇》,這是迄今存世的最早的辟穀專著。 《卻穀食氣篇》以闡述食氣為主。所謂「食氣」,又稱作「服氣」,是一種呼吸鍛煉。這本書中對食氣的練功方法闡述得甚為詳細:「食氣者為呴吹,則以始臥與始興。凡呴中息而吹,年廿者朝廿暮廿,二日之暮二百;年卅者朝卅暮卅,三日之暮三百,以此數推之。」書中還指出,這種食氣法通常在下列情況下進行:「為首重、足輕、體軫,則呴吐之,視利止。」食氣與季節大有關係,這本書就講了怎樣根據春夏秋冬的不同特點進行呼吸鍛煉;同時又指出了四種不宜食氣的氣候。對於辟穀服餌,書中說:「卻 穀 者,食石葦。」石葦是一種中藥,《神農本草經》中介紹了它的功用:「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 歷史上名人辟 穀 者亦頗多,如《史記 · 留侯世家》記載:漢初留侯(張良)曾從赤松子遊,「乃學辟穀導引輕身」。由於自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