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6月, 2019 起發佈的文章

戰國末、秦漢時期氣功的發展

圖片
戰國末、秦漢時期氣功的發展 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的觀點首見於《呂氏春秋》,呂氏首先指出了“靜”的重要性,“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接著又指出了“動”的重要性,“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由於靜與動對人體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宜動者靜,宜靜者動也”。呂氏這一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                         最早的辟穀專著《卻穀食氣篇》     辟穀又稱斷穀、卻穀、絕穀,亦稱休糧、絕糧、卻粒、絕粒等。辟穀期間,不吃人間煙火燒煮的五穀和萊肴等食物。辟穀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兩大法門:一種是辟穀服氣,即服氣不食,只飲清水;另一種是辟穀服餌,即辟穀期間吃少許水果、藥物等,也可以飲水清腸。     有關辟穀服氣的記載,最早見於《楚辭 · 遠遊》,其中有「食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食輕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人而粗穢除」的說法。近年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一批帛書中,有漢初寫本《卻穀食氣篇》,這是迄今存世的最早的辟穀專著。     《卻穀食氣篇》以闡述食氣為主。所謂「食氣」,又稱作「服氣」,是一種呼吸鍛煉。這本書中對食氣的練功方法闡述得甚為詳細:「食氣者為呴吹,則以始臥與始興。凡呴中息而吹,年廿者朝廿暮廿,二日之暮二百;年卅者朝卅暮卅,三日之暮三百,以此數推之。」書中還指出,這種食氣法通常在下列情況下進行:「為首重、足輕、體軫,則呴吐之,視利止。」食氣與季節大有關係,這本書就講了怎樣根據春夏秋冬的不同特點進行呼吸鍛煉;同時又指出了四種不宜食氣的氣候。對於辟穀服餌,書中說:「卻 穀 者,食石葦。」石葦是一種中藥,《神農本草經》中介紹了它的功用:「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     歷史上名人辟 穀 者亦頗多,如《史記 · 留侯世家》記載:漢初留侯(張良)曾從赤松子遊,「乃學辟穀導引輕身」。由於自己「性...

先秦時期的氣功

圖片
  先秦時期的氣功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時期,道家、儒家、仙家、兵家、法家、雜家、陰陽家相繼出現,形成了歷史上“百家爭鳴”的時代。隨著人們對社會和自然的認識逐步加深,開始積極探索生命的生長壯老規律以及與之相應的衛生保健方法,導引、食氣(服氣)、吐納、行氣之術逐漸為人們改採用,為氣功理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除了是一部經典的哲學著作外,也為探索氣功學的理論奠定了基礎,它把氣功養生的三大要素——調心、調息、調身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守一法”也出自該書,故《道德經》對後世氣功的發展很有影響。 “守一”的“守”是指“意守”,“一”是指意念集中為“一”。所謂“守一”,即指練功時意念集中於身體的一個點,或一件自然景物,或一件其他事物,也可以說是在眾多的意念中,選擇其中一項,並對此一項意念活動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   孔子提倡修身(養生),以“守中”類功法傳世。所謂“守中”,即在練功時,意念集中於身體或臟腑,或自然景物之內,不前不後,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恰處天和之中。   《莊子 · 刻意》中的“吹 呴 ( xu 音虛)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則說明了習練氣功的目的只是為了健康長壽而已。   孟子提倡“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強調練氣功要重視道德修養的修身方法,這與當今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新觀念:“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皆健康的人才算健康的理念”不謀而合。   宋、尹則把老子的“道”和“氣”統一起來,認為“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遍流萬物而不變”(《心術》)。又進一步提出了精、氣、神的概念,其“氣論”對氣功學的基礎理論有很大影響。   動靜結合的觀點則首見於《呂氏春秋》,呂氏首先指出了“靜”的重要性,“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接著又指出了“動”的重要性,“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由於靜與動對人體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宜動者靜,宜靜者動也”。呂氏這一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   戰國時期還出現了專以養生為務的“神仙家”,其中的...

養生六字訣

      養生六字訣 六字訣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養生方法,為吐納法。因其功法操作的核心內容是呼氣吐字,並有六種變化,故常稱「六字訣養生法」。六字是:嘶 ( 屬肺金 ) 、吹 ( 屬腎水 ) 、噓 ( 屬肝木 ) 、呵 ( 屬心火 ) 、呼 ( 屬脾土 ) 、嘻 ( 屬三焦 ) 。該功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尚書》。在南北朝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中則有這樣的描述:「納氣有一,吐氣六。納氣者謂吸也,吐氣者謂吹、呼、唏、呵、噓,皆吐氣也。」自隋以來,歷代文獻對六字訣有不少論述,例如孫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醫方集解》、龔廷賢的《壽世保元》、冷謙的《修齡修旨》。各代練功家總結出便於記憶的六字訣歌訣很多。明代冷謙著《修齡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臟的關係與四季配屬起來,要理清晰,琅琅上口。其歌訣為:「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閑,秋嘶定收金肺潤,腎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   六字訣是根據中國醫學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生克制化的理論,按春、夏、秋、冬四時節序,配合五臟 ( 肝、心、脾、肺、腎 ) 屬性,以角、徵、宮、商、羽五音的發音口型,配以呼吸、意念和肢體導引,引地陰之氣上昇,吸天陽之氣下降,吐出臟腑之濁氣,吸入天地之清氣,結合後天之營衛,推動真元,使氣血暢行於五臟六腑之中,以達通瘀導滯,散毒解結,調整虛實,修殘補缺,康健身心,益壽延年之實效,可用於治療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症。 視頻網址 ( 氣功大師 馬禮堂示範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vfw_wSurE 一、 噓式    雙手按住腹部(此時腹部已呈現凹陷狀態),下巴微微抬起,發“噓”音,待氣吐盡,再吸口氣重複相同動作。      二、  呼式           1  雙手捧起向上,大約到胸前停止。        2  將上手掌面向上,下手掌翻面向下,雙手朝相反方向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