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山海經海外地理之謎 (下)

圖片
  山海經海外地理之謎 ( 下 ) 事實證明,《山海經》確實「其事質明信」。現舉幾例,真讓人稱奇:    其一,在聞名於世的四川三星堆文化遺址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個祭器坑中發現許多保存完好的象牙,而今日成都平原又不是野象棲息地;遺址中還出土了很多玉器,而成都平原並不出產玉石。翻開《山海經》便可找到答案。《山海經 · 中次九經》指出:「岷山……其獸多犀象,多夔牛」;「岷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瑉。」白瑉即是白色的矽質類岩石。這就指明了三星堆遺址中象牙和玉石器的來源。而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鳥身青銅像,也與《山海經 · 中次八經》中的山神形象相合。    其二,清末民初曾任清朝政府駐外使節的歐陽庚先生之子歐陽可亮,幼年曾跟隨其父在中南美洲生活多年,相識不少印第安人,曾有一段奇特的經歷,現將歐陽可亮先生的自述摘錄如下:                                                                                                                            歐陽可亮    「筆者幼年在海外,與殷地安人(歐陽可亮認為印第安人實應為殷地安人,有殷人之意)家庭同吃同住同學同游六年, 1926 年 6 月 15 日,與歐陽可宏三哥、可祥五弟,受殷福布族招待,派二十名殷福布族青年水手划船,從墨西哥支華華( CHIHUAHUA )州的支華華市支華華村的甘淵湯谷(即暘谷) 23 人上船,一路上有 800 公里地下鍾乳古水道,實入《山海經 · 大荒東經 · 大荒南經》之大壑、甘淵、歸墟、咸池,而不自知。由黑(墨)齒國(即墨池國)之尤卡坦半島科潘河上岸,出墨池(歸墟),到拉文塔太陽神廟遺址。見日出杲杲,朝陽東升于穹桑樹上,殷地安群眾已集數百,禮拜太陽。 20 名水手也站立挺身,仰面朝天祈禱。 回去時,仍由大壑、咸池,進入地下鍾乳水道,在墨池歸墟飲「合虛山長壽甘泉的甘露水,見有地下水道岔口,鍾乳下垂滴水,蔚為壯觀。一水手說:這岔道是天元( TIENYUEN )日月山,常羲( CHANGSI )媽媽正在浴月,一月方至,一月方出。三哥問:怎麼墨國也有軒轅呢?答:這是海外天元。指又一鍾乳大岔水道說:這是羲和( SIHO )媽媽浴日的地方

山海經海外地理之謎 (上)

圖片
山海經海外地理之謎 ( 上 )     《山海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歷史著作。清代畢沅考證其「作於禹益,述於周秦,行於漢,明於晉」。然而由於其成書年代過早,且奇聞怪事、神怪傳說等夾雜,難於考證,故而二千多年來,一直有懷疑者認為該書「閎誕迂誇,奇怪俶儻」,連司馬遷也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清代紀曉嵐編《四庫全書》,乾脆將《山海經》歸於志怪小說一類。魯迅也因該書記載了很多巫師祀神的宗教活動,而認為《山海經》「蓋古之巫書」。而疑古大師顧頡剛則更予以全盤否定。當然也有如西漢劉向、劉秀(歆)父子校訂該書時,給漢成帝上表,力陳《山海經》「皆聖賢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質明有信。」   近年來學界對《山海經》的呼聲日高。有的學者研判《山海經》,認為書中有關種種山神乃「鳥首人身」、「羊身人面」、「龍首鳥身」、「龍身馬首」、「人面蛇身」等等,其實是原始初民的圖騰神像和複合圖騰神像,源於先民特有的圖騰崇拜。這個解釋是合理的。至於巫師的祀神活動,是上古部落族日常必有的宗教活動。巫字本意就是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是代替人們承接天意的人,故而原始初民社會,部落酋長往往兼具巫師職責,率領萬民祀神。   至於《山海經》中記載的大量神話,也絕不能以貌似怪誕而簡單地貼上神話標籤,不重視其所傳述的歷史內涵。其實原始初民正是通過神話傳說,將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記錄下來。《孔子集語 · 子貢第二》引《尸子下》,講了一則孔夫子解讀神話的故事。有一次,子貢問孔子,過去,傳說黃帝有四個面孔,你信嗎?孔子回答,這是黃帝任用了四個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們彼此不用協商就和諧一致,這就叫四面,並非黃帝真有四個面孔。這似乎為我們解讀《山海經》中的神話提供了一種方法。   當年西周周景王崩,周悼王 ( 王子猛 ) 初立,王子朝 ( 周景王之庶子 ) 因想篡奪王位而發動叛亂。王子朝兵敗後,帶著黨族和大批王室典籍投奔楚國,但是由於楚國也內亂,王子朝一行沒有到達楚國,而是神秘的消失了,這批典籍在之後的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有些史家推測這批國家圖書館珍藏的的典籍是被王子朝藏起來了。   王子朝篡位失敗,但周敬王篡位成功。於是周敬王向王子朝追索王室典籍,而王子朝以死拒絕交出典籍。據《左傳 · 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