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6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太極內功系列 (15) 魏樹人談太極 (上) (精要)

圖片
太極內功系列 (15) 魏樹人談太極 (上) (精要)         簡介: 魏樹人,楊式太極拳著名大師, 楊健侯太極拳內功傳承人之一,自號太極草堂主人。 楊家(楊祿禪、楊健候)傳下來的方法就是神、意、氣的集中和分散,神、意、氣無形無相,屬陰,此為太極拳的內功心法;而形體動作屬陽,這是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這在太極拳中被稱為拳架子。 神是意念的發韌點,是自身精神力量的凝聚和積累,可瞬間與意念、內氣的行止相契合;意是人的念頭的走向及變化,太極拳對意的運用發自內心,也就是“心誠於衷(中)而顯於外”,其位置在胸部正中、兩乳之間(即中丹田);氣是為人提供能量的一種物質(或能量流),此氣來自先天,是生命之源的真氣、元氣,太極拳老六路(內功套路)練的是浩然正氣,浩然正氣在身,就會外邪不侵,生命力旺盛。體現在養生方面,就會自然而然達到“延年益壽不老春”(張三豐語)的效應。                                             太極拳永遠是“意在先”。形體動作之前,意念先動;意念出去了之後,手只是來描繪意念的。意念之後,形體是用來催發內氣的。催,無形中就證明它是由神意做動力、做統帥的。內氣催(動)不同於現在所謂的吸為合、呼為開,那是用呼吸之氣把對方發出去的。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呼不吸,不呼不吸就與呼吸無關,不是一呼一開把對方“啪”的一下子發出去,而是在揉手的時候(揉手跟推手本身是一回事,不稱推手稱揉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兩個人相互用拙力頂牛),神、意、氣一集中或一分散,人就被發出去了——形體辦不到的姿勢,意要辦到。就是神一動,意就隨;意一動,氣就隨;氣一動,形就隨——意形成什麼,氣就催動形體形成什麼(或做什麼)——不能讓形體侵佔意、越過意。永遠是意領氣(內氣),氣催形。   要明瞭開合相寓。太極拳論上雖然提到了開合相寓,但誰又能做到開合相寓呢?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開合是怎麼一回事。總認為手出為開,手收為合。然而,手出為開是形體,手收為合還是形體,不過是一個開出去一個合回來,這個還不是太極裏的奧妙...

太極內功系列 (14) 李和生談太極內功 (新編)

圖片
太極內功系列 (14) 李和生談太極內功 ( 新編 )        在北京龍潭湖公園“龍字碑林”附近,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鑠的老人在教授太極拳。老人的動作輕柔、拳姿優美,頗有一種清風淡定、氣定神閑的優雅,讓人感受到太極拳那古樸、淳厚的神韻。練完拳架,老人還要和學生們推推手。別看老人才一米六五左右的身材,清瘦儒雅,可是,《太極拳論》中所描述的“四兩撥千斤,耄耋能禦眾”的玄妙景象,在老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個老人名叫李和生,老人教授的太極拳是楊健侯老前輩傳授的楊式太極拳老六路 ( 內功練法 ) 。 文武兼修出真功        李和生老人出生於 1926 年,今年整整 93 歲。        老人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 ( 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院 ) 生物化學系,退休前是北京積水潭醫院生化科主管醫師,北京市醫療質量檢驗委員,全國知名的醫藥化學檢驗專家。退休後,老人曾擔任北京市炎黃傳統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市先黃傳統醫學研究所所長。         一個醫務工作者卻癡迷於太極拳,幾十年孜孜不倦地追求太極拳的真諦,到了晚年,仍然以傳播太極拳為己任。多年來,他奔波於國內外,足跡遍佈日本、新加坡、斯洛文尼亞、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向人們傳授太極拳技藝。        “ 我一生別無所好,唯獨愛好太極拳。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我一生就想探求它的真諦。”老人說。         說起這一生和武術結緣,老人感慨萬端:“我這一生經歷了三個老師的傳授,還向許多拳友和武術界的老前輩請教過,終於對太極拳的內功有了些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