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5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太極內功系列 (13) 內氣在太極拳練習中的作用

圖片
太極內功系列 (13)                       內氣在太極拳練習中的作用     一提到丹田氣、經絡等,就有許多人不相信,說是迷信 ; 甚至一些內家拳練習者因自己練不到,而說有氣 ( 指內氣 ) 是騙人的。拳諺中有句最經典的話是「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那到底「氣」是什麼東西?它到底存不存在呢?   我通過數十年太極拳的練習體悟,及對各種武術、修道及醫學書籍的理解,談談個人淺見。   首先《黃帝內經》就詳細地描述了經絡 ( 氣行走的路線 ) 及得氣的方法,即「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就是說當心處於安靜、沒有雜念、一念不生、一念不滅、含光默默、有意無意等狀態,同時身體處於虛空狀態,呼吸處於細、勻、長,即呼吸綿綿狀態,「內氣」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不求而得。其他各門派內功心法都提到「精氣神」,中醫更是以這些認識為基礎,認為氣是血之帥,是推動血液運行的動力。          談到「氣」不能不說一下「丹田氣」,其實就是全身最能聚氣的地方。那「氣」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個人認為「氣」的成分並不是像空氣一樣的東西,但它有空氣同樣的性質,它活躍、無處不在、飄渺、捉摸不定,但你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就像電在導體裏運行產生巨大能量一樣,把導電的銅絲從橫截面剖開,能看見電在流動嗎?顯然看不見,你只能看見銅的成分存在,但你可以感受到電能量。另外我認為還有借「氣」來修身的方法問題,當我們通過練功及意念的引導,想像氣的膨脹、流動,就真的會有通身舒暢的感覺,也就是「氣感」。     內家拳把練功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男人的精舍在下丹田即肚臍下一片區域,氣舍在中丹田即膻中穴,神舍在上丹田即兩眉中間印堂穴。     練功的實際感受就是在會陰深處燃燒了「精」,才化成了「氣」的。內功心法云 : 「未結丹時需武火凝之,既結丹以文火養之」。結丹一般需要長時間的摒息凝神於下丹田才可以,但初學者一般不能立刻排除雜念,或者功利心強,意念過重,導致氣滯於某處產生疼痛,就是所謂「走火入魔」。 一些人用站低樁的方法來把意念強行而安全地引導到身體上。火...

太極內功系列(12) 太極拳與內丹修煉 (四)

圖片
太極內功系列 (12) 太極拳與內丹修煉 ( 四 ) “ 渾身無處不丹田”        丹田,通常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的說法。而我們一般情況下所說的丹田,都是指下丹田。不管是歷代養生家還是武術家們都非常重視下丹田的修煉與作用,養生家把丹田喻為:命蒂;武術家認為丹田是:力源。丹田所處的區域是任督二脈所起之處,是十二經脈匯集之所,為男子藏精,女子受胎之府。丹田經過規範合理的練習之後,人體的先天元氣會逐漸旺盛,熾盛的元氣經由會陰,命門沿督脈上行,進而在周身循環,滋養人體的筋骨和五臟六腑,並可持久地維持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的正常代謝和正常狀態。                                  完整系統的樁功練習是以丹田和脊柱為核心圍繞人體的精、氣、神而展開的合理規範的訓練。在針對丹田的系統訓練中,喚醒丹田是第一步。當身體骨縫初步鬆開,橫膈膜體感顯現之後,就可以通過腹逆式呼吸,把由鼻吸入的清氣緩緩地導引入丹田,同時配合會陰微提,吸氣時儘可能做到:深,綿,細,勻。在呼氣時,會陰同時緩緩舒展,並使氣感達到身體的末梢。如此周而復始,讓漸漸甦醒的先天元氣越來越旺盛,可以更好地滋養筋骨,按摩內臟。                                然而,要實現“渾身無處不丹田”的目標,僅僅喚醒丹田是遠遠不夠的。武術練習講究: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僅從養生,健身,強身的角度來看,人體要健康強壯,無非就是使機體經絡暢通,筋骨強健,元氣旺盛,腎精充盈。所以,不管是以技擊還是以養生為目標而進行的修煉,都要做到:練,用,養三者結合,才能真正體現修煉的意義和價值。丹田的練習更是如此,當丹田的先天功能被喚醒之後,就要進一步深入“壯丹田”的練習,即通過對丹田進行:“搖,轉,開,合 ......” 等一系列完整而規範的訓練,使丹田的功能逐步達到“用”的目標。    ...

太極內功系列(11) 太極拳與內丹修煉 (三)

圖片
太極內功系列 (11) 太極拳與內丹修煉 ( 三 )     太極拳是武術,有體育的健身功能,但還有武術的技擊功能。體育運動以健身和競技為目的,但與傳統養生功夫不盡相同,傳統養生功夫要豐富得多,傳統養生功夫以儒、釋、道、武、醫、易學說為指導,是系統的人體生命修煉工程。而道家仙學內丹功是核心功法。在傳統修煉中,太極拳是此系統工程的初級,是內丹學的外功,是道家養生術的動功。內丹功是性命雙修陰陽並練的深奧學問。                              (1) 形與意(調身立身,外動內動) 太極拳要立身平衡,中正安舒,上虛下實,支撐八面,虛領頂勁,含胸拔背,鬆肩墜肘 ---- 內丹功同樣如此,只不過以坐式、臥式為主,這是兩者身形上的要求。 太極拳要先在心、後在身,始而意動、繼而身動,動作招式的外動要聽命於心意的內動。原則上太極拳的修煉是內帶動外,意引導氣,形意合一,神氣合一。 因此太極拳的外動必須以內功的內動為主導。 (2) 勢與氣(煉精化氣,外勢內勁) 《難經》:氣者,人之根本也。張載《正蒙》: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莊子》:眾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周易,參同契》:真人潛深淵,蜉蝣守規中。 氣勢是太極拳的外象,有諸內形諸外,有了內功修煉所儲蓄積聚的內氣(內勁),顯現於外象為氣勢。而內氣的不斷訓練(內動) ---- 內呼吸,即是內功。 太極拳為內功拳,其練習方法之重內、重意、無招勝有招、招(著)熟以後求懂勁,這個勁即是內氣、內勁。 長期的內功訓練,從養生效果說即接近於道家內丹的煉精化氣功夫。 ( 3 )神與丹(階及神明,煉氣化神) 《莊子》: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道家言:性乃精神,命即肉體。性命雙修即形神並練,意氣相合。拳法外動其形,內靜其神,以心意行其氣,求周身一家,拳經所謂“氣遍身軀不稍滯 " 。由招熟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形、勢、氣、意、勁、神完整一體,即拳經所謂周身一家、全體大用,此真太極之功也。用整勁、用內勁、用借勁、用柔化剛發乃太極之真功也。臻此則一片神行之功,舍此皆旁門末技。所謂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