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19 起發佈的文章

近現代氣功的發展

圖片
近現代氣功的發展   近現代氣功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自 1840 年鴉片戰爭至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近百年中,由於各種原因氣功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 1949 年以後,在政府的關心下,氣功得到了較大發展。   (一)停滯不前的百年   氣功在新中國建立前的近百年,氣功幾乎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潛心氣功研究的人、專論氣功的書均較前減少。   醫家兼官吏潘霨輯刻的《韡(音 wei )園醫學六種》流傳較廣。他以徐文弼的《壽世傳真》為底本,加以增刪,於 1858 年編成氣功專著《衛生要術》一書,認為對疾病要“防”重於“治”,而預防的方法即氣功鍛鍊,若氣功“能日行一二次,無不身輕體健,百病皆除”。《衛生要術》又經王祖源在 1881 年重摹,改稱《內功圖說》,此書重視動功鍛鍊,內容有《十二段錦》、《易筋經》、《卻病延年法》、《分行外功訣》等,並配插圖。此書經 郁 慕俠在 1935 年重印時曾改稱《康健之路》。                                               《衛生要術》    這一時期內的一些著名醫家氣功的發展也作了一定的努力。如以外治見長的吳尚先、中西醫匯通派張錫純等。   從民國初年開始,在知識分子階層中,靜坐法較為風行。上海蔣維喬的《因是子靜坐法》是當時靜坐法的代表作。之後,他又專心學佛,改習止觀法,寫成《因是子靜坐法續編》。 1957 年蔣維喬被聘為上海市氣功療養所顧問及上海中醫文獻館特約館員。                                               《因是子靜坐法》   這一時期的內丹術,主要是述前人之說,出現...

清代氣功的發展

圖片
清代氣功的發展 沈金鼇 以導引養生治病清代醫學家沈金鼇,在其所著《雜病源流犀燭》一書中,收集了許多氣功養生的資料。他十分重視導引養主治病,指出:「導引運功本養生家修煉要訣,但欲長生,必先卻病,其所導所運,皆屬卻病之法,今各附於篇末,病者遵而行之,實可佐參藥力所不逮。」                         沈金鼇認為想長壽首先要卻病 沈金鼇認為,能夠長壽的人,首先能夠卻病,這個觀點是很有道理的。而導引則是卻病的一大秘訣。如治便秘的導引法是:「以舌頂上齶,守懸壅,靜念而液自生,俟滿口,赤龍 ( 舌頭 ) 攪動,頻漱頻吞,聽降直下丹田,又守靜,咽數回,大腸自潤,行後功效。」又如治哮喘的導引法是:「以手摩擦兩乳下數遍,後擦背,擦兩肩,定心咽津降氣,以伏其喘。」 導引既有卻病奇效,推而廣之,沈金鼇提出了四十六種疾病的具體導引方法。這四十六種疾病是:咳嗽、哮喘、脾病、傷食嘔吐、噎膈、胸腹脹悶、膨脹、心病、心痛、膀胱氣、癃閉、虛勞、遺泄、淋濁、秘結、肝病、肝家積聚、疝痛、傷風、癱瘓、偏風、麻木、痞塊、息積、瘧疾、痰火、咳紅、吞酸、邪祟、面疾,目病、耳病、耳重、鼻病、鼻淵、鼻血、口千、齒痛、頭痛、頭重目花、頭暈腦痛及痰滯、神暈頭暈、頭風、背痛、腰痛、腳氣。 葉天士、吳鞠通對氣功深有研究                                               葉天士和吳鞠通都是清代著名的溫病學家,他們對古代氣功深有研究,都進行了氣功實踐。 葉天士年近八十時,仍紅光滿面,精神煥發,不知疲倦。他曾說:「子午參以靜功,俾水火交,陰陽偶,是藥餌以外功夫,皆植生氣之助。」這是從練功的時間分析功法、功效。他又說:「用元功經年按法,使陰陽交,而生生自振,徒求諸醫藥,恐未必當。」這強調的是練功貴在堅持。這些心得,都是他從練功實踐中得出的。 吳鞠通是繼葉天士之後的...

明代氣功的發展

圖片
  明代氣功的發展     明清兩代,名醫輩出。他們不約而同地注意收集古代氣功資料,並不同程度地將氣功運用於醫學研究和醫療實踐。在明清醫家的著述中,能看到不少關於氣功的論述。以下先述明代氣功的發展。 王履論述氣亢則害                      王履是元代名醫朱震亨的弟子,在明初醫學界頗有影響。他所著之《醫經溯洄集》一書,充分發揮了《內經》「亢則害,承乃制」的理論,闡明:「且夫之氣也,固亦有亢而自製者,苟亢頁不能自製,則湯液、針石、導引之法以為之助。」王履分析了氣甚過極的危害性,強調要對其制止,而導引則是一種制止氣甚的好方法。 萬全重視氣功養生                                                  萬全 ( 密齋 ) 是明代著述甚豐的醫學家,其所著《萬密齋醫書十種》第三種《養生四要》,是專論養生術的,其中有一段以靜坐養生的議論:「人之學養生曰打坐,曰調息,正是主靜功夫。但到打坐、調息時,便思要不使其心妄動,妄動則打坐、調息都只是搬弄,如何成得事?」這是強調要思想安靜,而且還強調:「打坐者,收斂此心,不使放去也,豈是呆坐?」萬全的觀點是:靜坐不能只是一種形式,而應該注重以意領氣,然後才能真正進入「靜」的境界。否則的話,呆呆地坐著,又有什麼意思呢? 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靜坐的方法,他在《養生四要》仲介紹了鍛煉靜坐的訣竅:「曾不知垂其簾者,教人勿視也;塞其兌者,教人勿語也。」勿視、勿語,思想集中於呼吸,「養生之訣雲,調息要調真息。真息者,胎息也。兒在胎中無呼無吸,氣自轉運。養主者,呼吸綿綿,如兒在胎之時,故曰胎息」。萬全在這裏強調,呼吸鍛煉的主要方法,就是胎息。 徐春圃介紹自我按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