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李清照詞賞析——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圖片
       李清照詞賞析 —— 一剪梅 ( 紅藕香殘玉簟秋 )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解題】 一剪梅:詞牌名。因北宋周邦彥起句有「一剪梅花萬樣嬌」而得名。又名《玉簟秋》、《臘梅香》。雙調六十字,上下闋各六句,四平韻。 【主旨及大要】 本篇抒寫的是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他從遠方寄來「錦書」。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丈夫離開自己以後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難以消除。我們可以見到,柳眉剛剛舒展,心中又見翻騰,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賞析】 詞一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荷花已經凋殘,盡是一片清秋冷落時節,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情懷的節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備特徵的「紅藕香殘」來表達。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淒清氣氛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物件特徵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係。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情緒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徵,其後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一身。何以如此?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雲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雲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於是緊接「雁字回時」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實景,雁陣歸然,長空嘹唳;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傳統意象,含有象徵意義。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於景的意識,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她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孑然一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

八極拳祖師----神槍吳鍾傳奇

圖片
  八極拳祖師 ---- 神槍吳鍾傳奇                                         在中國武術界,一談到八極拳的源流,人們都要提到八極拳祖師吳鍾。        吳鍾,字弘聲或字弘升,回族 (1733—1823) ,河北省滄州東南鹽山縣後莊科村 ( 今屬山東省慶雲縣 ) 人。        據現存的吳鍾氏宗族譜記載:吳鍾氏家族,祖籍山西省,後遷居徽州府歙縣 ( 今安徽省 ) ,於明朝宣德年問遷居滄州。後來.吳鍾的太祖父吳師孟,於雍正二年遷居山東省海豐縣後莊科村。吳鍾父吳天順,家業殷實,有耕地二頃。 八極拳的起源 八極拳的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一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 —— 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二說,源於武當,是道士所創。三說,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張岳山創。四說,是清代一名「癩」的雲遊道士所創。但均無確切史料依據,故其起源有待進一步研究。還有說法八極拳原始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為少林寺第四門看山拳。八極拳系由外家八種拳中之精華手法組成,故名為八極拳。 吳鍾學藝 ( 暫採「 雲遊道士」之說 ) 清雍正年間深秋的一天,河北孟村郊外一片開闊的鹽鹼地上,一個相貌古怪,面容黑瘦,穿一見破舊道袍的雲遊道人在這裏徘徊,凜冽的寒風,撕扯著他的袍襟,花白的鬍鬚在寒風中飛舞,他在這曠野裏盤桓了大約一個時辰了。期間雲遊道人一會兒在荒灘上緩緩踱步;一會兒面向東方大海的方向凝神靜思;一會兒躺在地上,身體呈一個「大」字,仰望青天,嘴裏叨念著什麼;一會兒又出手踢腳,勁力如瘋魔,口發哼哈二字,像是在演練什麼武藝。    正在地裏幹活的吳鍾早就發現這位奇怪的老人,只是出於禮貌,他沒有貿然上前打攪,他一邊忙著手裏的工作,一邊用眼角的餘光密切關注著老人的一舉一動,憑他的閱歷和經驗,他斷定,這位老人是位世外高人,有很深的內功,他演練的是一種自己從未見過的神秘拳術。他打定主意要拜這個老人為師,向他學習這套武藝。   吳鍾的誠心終於感動了雲遊道人,他認為吳鍾忠誠可嘉,授以拳術,並贈《拳械秘訣》一卷。五年後,神秘道人又外出雲遊,吳鍾拜別師傅再三追問師傅姓名,老人起身便走,身後傳來一句:「以後凡知我名癩者,皆是我徒。」   據民國 22 年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