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解密莫高窟(七)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類型

圖片
  解密莫高窟 ( 七 )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類型     敦煌莫高窟現存 735 個洞窟,洞窟類型可分為 9 種類型 ( 或形制 ) 。窟形的名稱 除少數 ( 如大象窟之類 ) 外,都是文字記載中看不到的,也沒有民間口頭流傳。將 它們歸類命名,是現當代學者根據洞窟的考古學特徵所定。莫高窟窟形分類大致 如下: ( 一 ) 禪窟。     在主窟左右兩壁各開鑿僅供坐禪用的幾個小型洞窟,以供禪僧習禪修行、禮 佛觀象,如北涼第 267-271 組窟、西魏第 285 窟。                                                              小型禪窟 - 莫高窟第 268 窟 - 北涼 ( 二 ) 僧房窟。     主要供僧人生活起居的洞窟,也兼有修禪打坐的功用。這一類型的洞窟,形 無定制,洞窟內幾乎沒有壁畫、塑像。     莫高窟現存僧房窟大多分佈於北區,計有六十四個。南區僅存兩窟(第 488 、 489 窟)。     洞窟時代為北朝至元代。此類洞窟大小不一,多數為單室,平面呈方形或長 方形。洞窟內多有灶、炕,灶一般位於門內兩側;炕的形狀多為長方形,少數為 不規則形,有礫石炕和土坯炕兩種。窟頂、四壁的製作較精細,頂部可分為人字 披頂、覆斗頂和平頂,以人字披頂居多。此外,僧房窟附設禪窟,兼有生活起居 和修禪的功能,在莫高窟北區,現存十三個;南區存二個。                                                                                            莫高窟北區洞窟 ( 三 ) 影窟。     為紀念高僧而建的影室,也有是該高僧生前修禪行的禪窟,頂為覆斗形,裡 面塑有高僧像,有些洞窟的壁面上繪製著侍女等。如晚唐第 17 、 139 窟,五代第 137 窟。其中第 17 窟是洪影窟,內塑洪像,壁繪近侍女、比丘尼、菩提樹、香袋淨 瓶等。第 17 窟也是蜚聲中外的“藏經洞”。                                          影窟內景 - 莫高窟第 17 窟(藏經洞) - 晚

解密莫高窟(六) 伯希和和其他掠走敦煌藏品的人

圖片
  解密莫高窟 ( 六 ) 伯希和 和其他掠走敦煌藏品的人     斯坦因走後, 1908 年 2 月至 5 月,法國人伯希和聞訊而來,率“探險隊”來到 敦煌。他精通漢語,很快就得到了王道士的默許潛入藏經洞。他精心挑選了經卷 文書 5500 多件,和一批絹畫和藝術品,僅以 500 兩銀子就和王道士成交。因為伯希 和是個中國通,他所掠走的可以說都是藏經洞中的精品。後來伯希和在北京購 書,攜帶部分經 卷 至京,中國學者羅振玉等人才首次看到藏經洞寶藏,急向清政 府 匯 報。                                                   伯希和在藏經洞     1910 年,清政府下令將劫餘的敦煌文獻押解回京,入藏京師圖書館,約有 8000 餘 軸。但王道士在此前已收藏起來一批,分送政府官員,清政府的押解官員 也未把藏經洞收拾乾淨,中途多有竊取,使得敦煌文獻流散各地。     1912 年,日本大谷“探險隊”的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在敦煌停留八 個星期 。 1914 年吉川小一郎又從新疆返回敦煌,這兩次他們共弄走數百件敦煌文書。這批 文書後來散落到日本的京都和韓國的漢城等地。     1914 年斯坦因再次來到敦煌,花了 500 兩銀子又從王道士手中買到了 570 個卷子。     1914 年至 1915 年,俄國人奧登堡率“探險隊”來到敦煌,得到 12000 餘 件經卷 文書碎片和約 350 件絹畫、雕塑等藝術品。這些經卷文書現藏俄羅斯聯邦科學院東 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藝術品藏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1919 年,甘肅省教育廳再次對莫高窟進行徹查,又獲得藏文文書 94 捆。     1920 年至 1921 年間,數百名在國內戰敗的沙俄白匪軍越過邊界逃入中國,被 中國當局扣留。當局竟以莫高窟的佛教洞窟作為拘押這批殘匪的場所。這些絶望 之徒在莫高窟中居住長達半年之久,在窟中生火做飯,致使濃黑的煙油污染了大 批的壁畫。                                                                                      臭名昭著的華爾納     1923 年,美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