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解密莫高窟(五) 斯坦因是怎麼騙取敦煌文物的?

圖片
       解密 莫高窟 ( 五 ) 斯坦因是怎麼騙 取 敦煌文物的?     王圓籙 發現藏經洞內的文物後,由於他 不識字,不懂這些經書的文物價值,認 為這是“神物 " 。據傳,他以經卷能夠治病為由向附近居民售賣,讓他們把經卷燒 成灰和水吞服;對於保存較完整的經書,他則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上級官員,希望 能引起上級重視,讓政府出資整理藏經洞內的經書,自己也可以撈點油水用以繼 續修建自己的道觀。可惜無人問津,儘管時任甘肅學政的葉昌熾收到經書後,建 議藩台將洞內經書收集後送至蘭州保存,但得到的回覆卻是沒有經費,此事不了 了之。此後的幾年裡受上級指令,王圓籙無償守著藏經洞他期盼著,總有一天能 等到識貨的人 。     1907 年,識貨的人終於來了,英籍探險家斯坦因從印度北上後來到敦煌他得 到英國政府資助,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繪製中亞地區地圖,以備未來可能的英俄衝 突。中國隨行人員向他提到莫高窟的藏經洞後,他便穿過塔克拉瑪 干 沙漠來到敦 煌,見到了王圓籙和擺放在藏經洞外的經卷 。                                                                             斯坦因(中坐者) 在斯坦因著的《西域考古國記》裡,有他自己的非常得意的詳細記述 :     1907 年 5 月下旬的一個炎熱的白天,敦煌縣東南的莫高窟(又名千佛洞)的一座石窟中,一星微弱的燈光在搖曳。四野荒涼,寂靜無人,只有風兒吹過鳴沙山激起沙粒的陣陣響聲。“隨我來。”持燭的中年道士低聲說。他個頭不高,濃濃的眉毛,神情詭秘緊張。他就是莫高窟一座道觀裡主持香火的王圓篆,身後是一個鷹鈎鼻子、眼睛深凹的矮個結實的洋人,這就是匈牙利人(後入英國籍)馬克 · 奧雷爾 · 斯坦因,著名的東方學家和考古學家。旁邊還有一個斯坦因僱傭的被稱為蔣師爺的中國助手蔣孝琬。王道士帶領他倆沿著一座石窟甬道的北壁進到用磚封閉的密室門口,悄聲說道:“進去看看吧。”那磚已被王道士扒開了。斯坦因站在門口,借助燭光向昏暗的密室望去,啊,那一丈見方,六尺多高的狹小石窟裡,一束束的古代文書成捆成捆地從地上一直摞到頂上,足足有幾萬件,室內只剩有可容兩個人立足的空間了。面對如此豐富的文化寶藏,珍稀的無價之寶,斯坦因不禁目瞪口呆。    

解密莫高窟(四) 敦煌藏經洞所藏的是什麼東西

圖片
    解密 莫高窟 ( 四 ) 敦煌藏經洞所藏 的是什麼東西     首先 , 敦煌藏經洞所藏 的 和中原的佛寺 都以“經律論”等“內藏” ( 有關佛教的物品,包括經律論和法器等 ) 為主。只是敦煌藏經洞的藏經構不成一部完整的大藏經 , 而是供養經居多。這可能是因為所出的內藏 的佛寺 僅是敦煌十七個古寺中較小的三界寺所藏的緣故。                                           其次 , 敦煌藏經洞所藏 的 和中原的佛寺一樣 , 都藏有豐富的中華傳統典籍。六朝時期 , 僧俗之間交遊往還 , 詩文酬唱 , 高堂論對 , 成為江左盛行的文化風習。不少高僧“出入孔釋”、“兼學六經” , 儒釋融通 , 寺院置備“典籍藏” , 正是中夏釋門所需。 敦煌所出的文書除佛典外 , 很大部分就屬於“外典藏” ( 又稱為“外藏” ) , 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已基本齊全。 在唐代佛寺群系中 , 敦煌寺院只算是小寺 , 相比之下它所收藏的典籍可謂龐大 , 其外典的收藏體系亦與中原佛寺 基本 一致。     還有 , 敦煌藏經洞所藏 的 名物藏和故實藏 也 和中原的佛寺沒有分別 。華夏民族歷來珍視自己的故里名物 , 形成濃厚的故物文化意識 , 歷代敦煌人也同樣擁有這種地緣 思想 。東漢洛陽白馬寺有“白馬負經”的動人傳說 , 其經函等就成為白馬寺的“名物藏”。敦煌則有沙門樂 僔 仗錫西遊 , 見金光如千佛之狀 , 遂 追洞窟手 岩 , 並 大造龕像。中古佛寺以獨家名物著稱的記載很多 , 如衡山般若寺藏唐太宗手書梵經 20 卷 , 藍田法華寺藏張說《二法堂贊》等。敦煌遺珍中也有許多佛寺“名藏”的遺存 , 如唐人臨王羲之的《瞻近貼》與《龍保貼》、貞觀臨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永徽 拓 本唐太宗《溫泉銘》等。中古中原佛寺的“故實藏” , 大都附麗本寺及寺物上的史事傳說、人文掌故 , 口碑相傳 , 見於方志寺志 , 雖有附會 , 但大多是有根據或真實的。 中古佛寺常將文化名人、政治名人、京寺掌故與本寺聯繫起來 , 如唐梓州射洪縣東武山真謗寺被認為是唐初文學家陳子昂的故宅 , 蘇州嘉興縣北的太平禪院因唐德宗朝名臣、陸贄早年在此讀書而聞名。隨意翻開敦煌文書《沙州 ( 敦煌 ) 都督府圖經》、《沙州地 志 》、《敦煌錄》等 , 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