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圖片
  楊式太極拳的定型者----楊澄甫宗師(下) 楊家太極槍素負盛名。因楊班侯性躁勁猛,其母命其摘去槍頭,以免傷人,幫楊家練槍均用無槍頭之白臘杆。楊班侯上陣對敵所用之鋼槍重37斤,竟然被楊班侯練大抖槍時抖斷,其太極內勁,何等渾厚驚人!楊澄甫用白臘杆,粗如灑杯,與對手練太極黏槍之時,兩杆緊帖,往復粘黏,毫無聲響,只聽得楊澄甫猛喝一聲,對手即騰空跌出。楊澄甫門徒武匯川,身軀魁偉,體重200作餘斤。黃景華曾觀看楊澄甫與武匯川練習黏槍,槍桿甫交,楊澄甫出聲發勁,武匯川被騰空仍出3丈之遙,從堂屋跌出天井,將分隔堂屋與天井之柳木隔柵撞得粉碎,武匯川倒地之時,槍桿尚未脫手。   據吳鑒泉門人江長風云,當年曾見楊澄甫與武匯川表演太極黏槍,楊公大喝一聲,將武擲出數丈之外,楊澄甫仙逝之後,從未見此絕技。吳門長於柔化,無人有此猛勁。江老先生並非楊門弟子,對楊公決無溢美之意。楊澄甫之槍法,不僅在太極門中赫赫有名,並且受到其他門派拳師高度讚賞。查拳名家楊洪修、馬金鏢所創之“十二路棍點子”,就吸收了楊澄甫四粘槍、四散槍部分技法。   楊澄甫雖然繼承了楊家拳、劍、刀、槍、大捋、散手、對刀、黏劍、粘槍及內功心法,技藝超群,但因少年時代不夠用功,健侯公擅長之彈弓暗器及點穴法,均末能繼承,與楊班侯、健侯公相較,仍然稍遜一籌。   楊澄甫性情憨厚,不善言辭,授拳之時,僅以身姿示範,決不多言。楊澄甫生平從不議論其他門派之長短,並且一再告誡眾弟子,不得妄議其他門派短處。如果有人說某某人功夫不行,楊澄甫日:“練功不易,練到這般地步,也算難得了”此乃口德。   楊家素有“出手見紅”之傳統,乃用長勁將對手彈放到一丈之外,決非用冷斷勁傷人內臟。楊家先輩在王府授拳,王爺要學推手,楊露禪必先跪下叩頭請安,申明楊家推手必定要發勁,被發之人必定跌出甚遠,但決無內傷之虞。楊澄甫內勁充沛,有時難免在無意之中傷人。有一次,楊澄甫在武漢與人比劍,用竹劍點人手腕,不料對方劍墜臂折,楊澄甫懊悔不已。因此,楊澄甫經常將雙手攏於袍袖之內,輕易不肯出手。此乃手德。   楊澄甫對其他門派極其尊重。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聘請楊澄甫為太極門門長,並且請楊澄甫帶幾位高足擔任教授之職。楊澄甫因北京拳場門徒眾多,各種事務均需妥善安排,一時未能成行。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