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19 起發佈的文章

認識太極拳內勁

圖片
  認識太極拳內勁 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強調不可以使用蠻力,要著重注意自身內勁的修為。 所謂內勁,就是在練拳中得到的環而無端,周而複始,外柔內剛且富有彈性的勁,這種勁“形不外露,功藴於內”,故稱內勁。 太極用勁,靈捷無形,手到發勁,未中之先無勁,既中之後無勁,只在中敵之剎那發勁,疾如閃電,一發傳收,斂氣凝神,毫不費力。正確用勁為太極技擊關鍵。 太極內勁的特點 01 流動性 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 內功由“量”的積累達到了“質”的突破 , 實現了太極拳功夫修煉的第一次飛躍 , 在某一天的某一時間太極內勁豁然貫通。內勁貫通後的第一感覺是身體內部出現一股新的力量 , 這股新的力量隨著意念和動作在體內不停地湧動、流行 , 流到哪裡 , 哪裡都很舒暢 , 此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追求的內勁出現了。此時練功者心情豁然開朗 , 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從內勁貫通後的體驗看 , 流動性是它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 , 前人把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渾灝流行”。 02 完整性 內勁初步貫通後 , 再繼續努力修煉一段時日後 , 就會感覺到內勁在不斷增加、質量在不斷提高 , 逐漸形成中間以丹田為核心、上至雙臂雙手、下至兩腿兩足的一股整勁 , 一動俱動 , 一靜俱靜 , 節節貫穿。發勁時 , 練功者能清楚地感覺到內勁“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完整勁路 , 正如經典拳論所講“由腳而腿而腰 , 總需完整一氣 , 向前退後 , 乃能得機得勢”。由此可見 , 完整性是太極內勁的重要特點。 03 輕沉兼備 內勁貫通後 , 練拳時能清晰地感覺到內勁以丹田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開合聚散 , 時輕時重 , 輕沉兼備。肢體時而如充滿氫氣的氣球飄然欲起 , 時而又如灌滿水銀的袋子份量極沉 , 真是“輕靈沉重兼而有之”。太極拳界的前輩曾將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輕如楊花 , 堅如金石”。 04 剛柔相濟 不 了 解太極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太極拳 , 總認為練拳的人是柔軟無力的 , 其實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事實上 ,“ 柔”是為了“剛” ,“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

太極拳有六鬆(下)

圖片
太極拳有六鬆 ( 下 ) 五、鬆通     鬆通階段起碼是小周天通的階段,小周天指的是任督二脈,因為有前邊的鬆開、鬆沉、鬆散、鬆淨的基礎,此時人體背後脊柱基本拉開,幾年的訓練使體內有了內動,因為脊柱的拉拔,脊柱比較柔軟強大,骨髓自然流動加快,人體經絡自然通暢,加之多年修煉舌頂上齶搭鵲橋,口內的甜水也越來越多,通過瓊漿玉液的吞咽,任督二脈自然是越來越通暢。有了這些練拳感覺自然是越來越舒服,不會有累的感覺,也不會口乾舌燥。     此階段,人的精神面貌是越來越好,性格柔 和 ,心胸豁達,連走路都有飄飄欲仙之感,真正懂得神輕氣爽任自然是什麼感覺。與人推手時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用意不用力。                          如果真的全身經絡通暢就不可能犯雙重之病,在 太極拳 推手中,掤、捋、擠、按是能看得見的,能看見的應該視為陽勁,易懂易學。而沾、粘、連、隨是看不見的屬於陰勁,看不見的勁是難懂難學的,沒有多年練功夫的積累及老師的口傳心授,是很難掌握的。俗語說,“有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病手,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顯妙手”;“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六、鬆空     這是練太極拳最高階段,也真正到了無形無象的階段,此階段沒有幾十年的潛心追求,和明師指點,是根本無法達到的,“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只有人體“大周天”通暢,全身才會極虛靈虛空。人和宇宙“大周天”互相同息。天地乃一個大宇宙,人乃一個小宇宙。     太極拳 的根源 是道家思想,它研究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太極拳也是人與人及與社會協調而練氣化神,由於和大自然親近協調而練神還虛。一個練功有素的人,通過眼神就能看清楚功夫的深厚。為什麼嬰兒的眼神最明亮,那是因為嬰兒的先天之炁特別足,長大成人以後就有了七情六欲,欲望越大消耗先天之炁越多,所以要求我們練功的人,要進入一個“虛空神化”的世界。這一高深莫測之境界,沒有身臨其境心靈感應,是不會理解的,作為中華文化之瑰寶的太極拳,不僅有道家思想,也融儒、釋、玄妙之精華。“道 可 道, 非 常道”,“反者道之 動” ,以道養心,淡泊 明 志,萬法歸一。